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使用的“三注意”
发布日期:2021/11/10 13:25:58
唑来膦酸是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其属于第三代药物,为骨吸收抑制剂,其可增加骨质疏松症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同时可每年用药一次,作用强度大。那么,唑来膦酸临床使用时需注意哪些呢?
一.注意“肾功能损伤”
唑来膦酸可能会致肾功能不全症状,有肾功能恶化,进展至肾衰竭和需要透析的报道。
可能会增加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包括脱水、已存在的肾损伤、唑来膦酸或其他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多疗程使用、合并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或使用比目前推荐时间更短的输注时间(推荐输注时间至少为15分钟,若输注时间少于15分钟,肌酐升高的风险会增加一倍)。
对伴有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者,在开始用药的时候,建议使用低剂量的唑来膦酸。
在治疗期间若出现了肾功能减退的症状,应停止用药。只有当肌酐水平恢复到基线值的10%以内的时候,才可考虑重新用药。
不推荐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5ml/min)者使用唑来膦酸。与其他可能有肾脏毒性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铂类等)合用时,应谨慎。
不得与含钙或其他二价阳离子的注射液(如乳酸林格氏液)配伍使用或接触,应使用与其他药物分开的输液管进行单次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药物使用前应充分水化,有发生心力衰竭危险者应避免过度水化。
二.注意“骨坏死”
可引起骨坏死,主要是颌骨,但也有其他部位包括髋部、股骨和外耳道的报道,大多数伴有包括骨髓炎在内的局部感染症状,主要发生在拔牙或其他口腔外科治疗后。
颌骨骨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癌症疾病本身、合并治疗(如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放射治疗和皮质激素药物)与并发症(如贫血、凝血疾病、感染、已存在的口腔疾病)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药效(药效强者风险高)、给药方式(静脉给药方式风险高)和累积暴露剂量,有牙科疾病史,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疾病,侵入性的牙科操作(如拔牙、种牙),假牙安装不当等。
用药期间保持口腔卫生情况良好,尽量避免应用侵入性的牙科治疗操作。对在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期间已出现颌骨骨坏死者,若进行牙科手术可能会使病情恶化。除非临床急需,口腔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未愈合者,应暂缓用药或暂缓开始新疗程。
此外,还有罕见的非典型转子下和股骨干骨折的报道,主要发生于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中,骨折为横骨折或短斜形骨折,发生部位沿股骨从小转子下到髁上均有出现,发生前仅有轻微外伤或无外伤,某些出现大腿或腹股沟痛,常伴应力性骨折的影像特征,可在出现完全股骨骨折前持续数周至数月,骨折愈合情况不佳。
治疗期间建议注意任何大腿、髋部或腹股沟疼痛,对出现者应评估是否已发生不完全股骨骨折或存在不完全股骨骨折的风险。
三.注意“急性期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症状,包括骨痛、发热、疲乏、寒战、关节痛和肌痛、关节炎及继发的关节肿胀,通常发生于给药后3天内,为急性期反应,且通常在几天内缓解。症状明显者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或其他解热镇痛药物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31.
2.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唑来膦酸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1年第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