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克隆的基本原理
基因克隆技术,又称重组 DNA 技术,是将 目的基因与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 进行体外重组,获得新的重组DNA后导入受体细胞中表达相应蛋白,以研究蛋白结构与功能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最近,随着非编码RNA的发现,这项技术也用于RNA的研究。基因克隆技术从发明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 70年代初经典的基因克隆技术的创建。经典的基因克隆技术是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克隆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第二个阶段是 20世纪 90年代初不依赖连接酶的克隆方法的出现。这种方法不需要连接酶的参与,受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使得基因克隆更加灵活。第三个阶段足 21世纪初将重组酶运用到基因克隆中,使基因克隆更加强大,靶向性更强,操作更简便。
2020-01-17
推荐新闻
6-叠氮基己酸的合成
2025/01/23
1,3,5-三(9-咔唑基)苯的制备方法
2025/01/20
显影定影试剂盒的产品介绍
2025/01/14
类杆菌胆汁七叶苷琼脂的应用
2025/01/13
端粒酶的应用实例
2025/01/13
血液琼脂基础的应用
2024/12/03
最新发布
3,4-二甲基吡唑的合成
2025/01/27
对甲氧基苯乙醇的应用与研究
2025/01/27
6-苄基腺苷的合成
2025/01/26
3-羟基丁酸的合成
2025/01/26
果糖硼酸钙的工业应用
2025/01/26
2-氯-4-(1H-吡唑-3-基)苯甲腈的应用与合成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