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
发布日期:2018/10/15 16:19:23
【背景及概述】[1][2]
扑热息痛又名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名称为4′-羟基乙酰苯胺。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 解,在水中略溶,在水溶液中对酸、碱(在pH为6左右时最稳定)及氧气不稳定,无臭,味微苦,对乙酰氨基酚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临床上用于感冒发 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因无明显胃肠刺激,适合于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病、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等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病人。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是一种静脉内给药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具有退热和止痛效力强、能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和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解热、 镇痛,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静脉注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具有酚羟基和乙酰氨基,在水溶液中容易水解形成对氨基酚,而对氨基酚又容易降解成醌亚胺(quinoneimine);对乙酰氨基酚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 的,这主要与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下水解有关,当pH值接近6时这种分解过程最小。对乙氨基酚在水溶液中易水解,使其不宜做成注射液,但注射液具有起效快、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以满足临床上对注射液的需求,但现有技术均不能很好的解决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研究开发一种新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药物组合及制备方法,以改善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稳定性。
【适应症】[3]
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而镇痛作用较弱。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以及痛经等。
【规格】[4]
片剂:每片0.3g、0.5g; 胶囊剂:每粒0.3g; 咀嚼片:每片 80mg;泡腾冲剂:每袋0.1g、0.5g; 口服液:每支0.25g (10ml ); 栓剂:每粒 0.15g、0.3g、0.6g; 直肠给药:1次 0.3 ~0.6g,1日1~2次;注射液:每支 0.075g (1ml)、0.25g (2ml); 凝胶剂:每支120mg (5g)。
【用法用量】[3]
口服:每次0.3~0.6 g,每4小时1次或每日4次。1日量不宜超过2 g。用于退热,一般一疗程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小儿每次10~15 mg/kg,每4~6小时1次;12岁以下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量,一疗程不超过5天。
【药理作用】[3]
为非那西汀在体内的代谢物,对丘脑下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有较强抑制作用,而对外周作用弱,故解热效果好,镇痛抗炎效果差。作用持久,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小,一般不引起出血,对血小板和凝血机制无影响。
【药代动力学】[5]
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起效较非那西丁快,0.5~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作用持续时间为 3~5小时。吸收后可分布全身。血浆蛋白结合率25%~50%,半衰期为2~4小时。主要由尿中排泄。
【不良反应】[6]
1. 本品引起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恶心,呕吐,出汗,腹痛及苍白等,偶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及过敏反应,偶见皮疹荨麻疹,皮炎,支气管痉挛等。
2. 急性中毒表现:误用过量可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中毒表现。
(1) 肝脏损害: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右上腹部触痛、黄疸,血胆红素、转氨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者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可发生肝昏迷、肝性脑病,有精神错乱、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2) 肾脏损害:可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少尿、无尿等。
3. 实验室检查
(1) 检测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有助于确定诊断及判断预后。
(2) 检测肝功能(ALT、AST、胆红素等)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药物相互作用】[7]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止痛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3)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4)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注意事项】[3]
1. 剂量过大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3岁以下小儿避免使用。
【制备】[2]
方法1:在有浓硫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条:件下,以Pd/C为催化剂,将硝基苯催化氢化为对氨基酚。对氨基酚不经分离,直接乙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收率64.3%。
方法2:在醋酐和醋酸的混合液中,用0.05%~0.5%PfC为催化剂,将对硝基酚催化加氢制成对氨基酚,直接将对氨基酚乙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总收率达75%~100%。
方法3:以对氨基苯酚和乙酸酐为原料,以锌粉为抗氧化剂,以活性炭为脱色剂, 以稀乙酸为反应介质,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对乙酰氨基酚,产率可达81.2%。
方法4:先将对羟基苯乙酮肟化,再经Beckmann重排制得对乙酰氨基酚。刘宁等 用此法将对羟基苯乙酮肟化后得对羟基苯乙酮肟,收率93.5‰ 然后用Hp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以丙酮为溶剂,重排得对乙酰氨基酚,产率81.2%。
【主要参考资料】
[1] 曲继广;崔雪妹;李建刚;闫永娜;焦翠欢;韩锡缜;刘晓娟;吴雷;杨亚贤;孙伶.一种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0027915.6,申请日
2015-01-20
[2] 王静, 王华丽, 臧恒昌. 对乙酰氨基酚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10, 12(9): 354-356.
[3] 全科医生药物手册
[4] 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
[5] 实用药物手册
[6] 实用中毒急救数字手册
[7] 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手册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 对乙酰氨基酚就是扑热息痛吗?服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2024/03/18
- 扑热息痛可能是个好翻译,但不是一个好药名 2023/01/29
- 扑热息痛,真不是万能的 2022/02/10
-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前世今生 2021/11/22
- 如何早期识别及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021/10/19
- 扑热息痛错服有危险! 2021/07/14
-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区别 2021/05/10
-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至少需要知道这5点区别 2021/02/22
- 扑热息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12/14
-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有何不同? 2020/12/11
1o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