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热息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发布日期:2020/12/14 9:55:50
背景及概述[3]
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对乙酰 氨基苯酚等。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 头痛、痛经等。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 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 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服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
临床应用研究[1-2]
应用一、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盛艳等人分析了扑热息痛灌肠与安痛定肌内注射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扑热息痛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安痛定肌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中显效5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中显效4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儿退热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5)。对照组患儿出现1例恶心,研究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扑热息痛灌肠退热效果优于安痛定肌内注射,且不良反应少。
应用二、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儿科张春雨等人探讨了扑热息痛灌肠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发热患儿,按照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给药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灌肠给药法,对两组退热时间及退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降温起效时间、降温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扑热息痛灌肠的给药方式操作简便,退热迅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艳,邹丽芬.扑热息痛灌肠与安痛定肌内注射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108-109.
[2]张春雨,王舒悦,韩宏梅,李亚杰.扑热息痛两种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160-161.
[3] [中国发明,中国发明授权] CN201210566903.7 一种用吸附树脂从精母液中回收扑热息痛的方法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扑热息痛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 对乙酰氨基酚就是扑热息痛吗?服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2024/03/18
- 扑热息痛可能是个好翻译,但不是一个好药名 2023/01/29
- 扑热息痛,真不是万能的 2022/02/10
- 对乙酰氨基苯酚的前世今生 2021/11/22
- 如何早期识别及处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2021/10/19
- 扑热息痛错服有危险! 2021/07/14
- 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的区别 2021/05/10
-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至少需要知道这5点区别 2021/02/22
- 扑热息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12/14
-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有何不同? 2020/12/11
1o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