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羟基头孢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0/10/18 17:56:53
背景及概述[1]
自1929年英国医生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人类对抗生素的研究取得很大发展,但由于青霉素抗菌谱较窄,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和不稳定等特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为此,人们对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做了大量改造工作,以发现具有高效、广谱、低毒、耐酶、稳定等优点的抗生素。其中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布烯、头孢唑肟等是临床常用的高效抗生素,其特点是抗菌谱较广,对厌氧菌有高效;引起变态反应一般比青霉素低,约为青霉素的1/4,特别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比青霉素少,使用较安全;对及各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比多数半合成青霉素稳定;它的作用机制和青霉素类相同,也是阻碍转肽化作用,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成,以达到杀菌目的。
3-羟基头孢化合物是合成头孢类抗生素关键中间体,其结构复杂,具有手心中心。3-羟基头孢化合物对应的醇酮互变异构体。现有合成3-羟基头孢烯化合物主要是以半合成的方法对7-氨基头孢烷酸(7-ACA)或青霉素G钾盐(PGK)进行改造而得到。其中Yoshioka,M.等人报道了以青霉素G钾盐(PGK)为起始原料经过5步反应获得化合物3-羟基头孢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醇酮互变异构体;在Yoshioka,M.等人的报道中采用了剧毒化学品甲基磺酰氯作为酰化试剂,采用了“一锅烩”的技术。但从原料噻唑啉烯醇酯衍生物合成3-羟基头孢烯化合物的收率仅为70%。
制备[1]
3-羟基头孢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其中R1为PhCH2CO基;R2为对硝基苄基)
在反应瓶中加入2000ml二氯甲烷和300g结构式为式II的化合物噻唑啉烯醇酯衍生物(其中R1为PhCH2CO基;R2为对硝基苄基)和对甲苯磺酰氯138.7g,搅拌溶解,冰水降温至0~5℃。缓慢滴加稀氨水进行磺酰化反应得到结构式为式III的化合物对甲苯磺酸酯,反应结束后取样检测反应液中式II化合物的含量小于0.1%。去除水层,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降温至0℃~-10℃,加入57.6g的吗啉,然后滴加三乙胺进行烯胺化反应得到结构式为式IV的化合物。
烯胺化反应后用HPLC监测式III化合物对甲苯磺酸酯的残留小于0.1%。继续降温至-15℃~-30℃,加入吡啶56g。控制温度在-15℃~-30℃,快速加入120g液溴,溴代反应1小时得到结构式为式V的化合物。溴代反应后将上述式V化合物的反应液注入到10%的盐酸500ml和甲醇2100ml中,再温度为0℃~10℃反应6~7小时。萃取,用水900ml洗涤有机层后,在减压条件下浓缩除去溶剂。在得到的残渣中加入75%的甲醇732ml使之结晶,在3~5℃下熟化1小时后,过滤,干燥。得到式I的化合物248.5g。收率:80%,HPLC检测纯度92%。
主要参考资料
[1] CN200910097087.8一种3-羟基头孢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 CN201710270451.0一种3-羟基头孢菌素的制备方法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3-羟基头孢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