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发布日期:2020/4/13 7:23:22
概述【3】
莫西沙星(Moxifloxaicn)是第四代座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好等特点,其抗菌活性相当于或高于本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等,在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有高活性的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及军团菌等作用也很强,而且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菌株如大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链霉菌等尤其有效。临床上用于需氧菌、厌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等。
作用机制【4】
莫西沙星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在8位碳原子引入了甲氧基因,使其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结合能力和细胞膜的穿透力,而且抗菌的效应强大而持久。最低杀菌曲线表明:莫西沙星是具有快速和浓度依赖性的抗生素。最低杀菌浓度和最低抑菌浓度基本一致。药代动力学的特点为: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进食或空腹口服对莫西沙星的吸收速度或进度无明显影响,绝对生物利用度90%,血浆消除半衰期长(11.4~15.6h)。该药在唾液、鼻与支气管分泌物及鼻腔黏膜、皮肤、皮下组织、骨骼肌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所以在感染关键部位可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
药理作用【2】
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Gyrase)起到抗菌作用主要作用的靶酶;拓扑异构酶Ⅱ及Ⅳ。此外,氟喹诺酮类除了通过抑制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起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诱导DNA错误复制,造成基因突变而引起细菌死亡还可通过抑制RNA及蛋白合成起作用;以及抗菌后效应。新近研究发现新型氟啼诺酮类可能同时作用于gyrA和gyrB。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品种口服吸收良好,血药浓度相对较高,血半减期较长,多在3-7h,蛋白结合率低,大多为14%-30%,体内分布广泛,组织和体内浓度常高于或等于血药浓度,可达有效治疗水平。
抗菌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以环丙沙星为最高,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次之对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作用较肠杆菌科细菌差流感嗜血杆菌呈高度敏感,奈瑟氏菌属多呈敏感;对G+球菌亦具有抗菌作用,但其抗菌作用明显较对肠杆菌科细菌低,以左氧氟沙星相对最高,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略低仅对金葡萄球菌(除甲氧西林耐药外)具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和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他分支杆菌具有一定作用。
对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试验表明,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链球菌属的活性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4-64倍。对喹诺酮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莫西沙星的MIC90均为0.06mg/L,是左氧氟沙星的4-8倍,是环丙沙星的8-16倍。对溶血葡萄球菌的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4倍,是环丙沙星的8倍。对喹诺酮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的活性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32倍。对肠球菌和喹诺酮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均较弱,MIC90均为16-32mg/L,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MIC90为8mg/L),仅是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16-1/32。
药代动力学【3】
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迅速、良好,不受食物影响,研究显示单剂量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400mg后可在2h内达最高血药浓度(约3mg/L),24h谷浓度约为0.5mg/L,但仍远高于该药对大多数常见致病菌的MIC。莫西沙星可在唾液、肺部(肺泡液、支气管组织等)、窦组织(筛窦、上颌窦等)达到高浓度,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在血浆、血管上皮细胞衬液(ELF)、肺泡巨噬细胞(AM)中药物浓度(ρmax)分别为(2.1±0.8)、(51±45)、(603±425)mg/L,AUC比值分别为1∶20∶235,说明该药在人体肺组织内ρmax可达血浆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脑脊液中莫西沙星达血药峰值浓度时间滞后于血液中达峰时间2h。
制备方法【5】
1.直接缩合
图1为直接缩合的反应方程式
该方法直接简单,但在反应过程中难以避免会产生C7-F和C6-F的竞争取代,有一部分C6-F被取代的副产物生成,难以分离,影响了莫西沙星的收率和纯度。
2.先鳌合再缩合
图2为先鳌合再缩合的反应方程式
此方法制得的莫西沙星收率高,且反应条件温和,是一条较好的合成路线。
应用【1】【3】
1.社区获得性肺炎
随着病原体变迁、免疫损害宿主增加以及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对经验性抗生素的选用、疗程及停药等均有争议,而莫西沙星在该病的治疗上显示出优越的前景。莫西沙星对青霉素和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肺炎链球菌菌株、四环素、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院内致病菌菌株敏感性明显升高。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迅速增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急性发作(ABECB)常规抗感染药物效力下降。与阿奇霉素比较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莫西沙星也显示出优越性。
3.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确切、经济、方便。莫西沙星对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清除率高、不良反应轻微。
4.鼻窦炎
性鼻-鼻窦炎(CRS)手术患者窦腔脓液和病变黏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如表皮葡萄球菌、克氏库克菌、烟曲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莫西沙星的敏感度为100%,对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分别为92.31%、90.91%、81.58%、47.62%,提示喹诺酮类可作为首选用药。
5.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莫西沙星可有效抑制皮肤炎症,减轻感染程度,降低患者急性合并症的发生率,对皮肤软组织感染有很好的抗感染作用。
6.复杂腹腔感染包括混合细菌感染
临床检验显示,导致患者腹腔感染的混合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以及最为常见的大肠埃希菌均大幅度减少,说明莫西沙星对腹腔细菌感染有显著疗效。
不良反应【1】
莫西沙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口干、呕吐、腹泻等),发生率约为3%一17%;肝胆系统反应(肝肿胀、胆汁淤积等),发生率约为1%一10%;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分紧张、焦虑、失眠、噩梦、幻觉,少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神志不清、软弱、抑郁等),发生率为0.8%一11.0%。此外,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心血管系统反应、皮疹、瘤痒、休克、低血糖等。在所有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最为常见,但仅有少部分患者呈严重反应,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停药3d左右可自行恢复。此外,莫西沙星属于座诺酮药物,对未成年患者会有关节软骨的损害,临床应用时应注意18岁以下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4】
莫西沙星既非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底物,也非其抑制物,故药物代谢相互作用小,茶碱、地高辛、格列苯脲、雷尼替丁的药代动力学与莫西沙星无相关作用。茶碱类药与莫西沙星联用血浆消除半衰期不延长,一般不必减量,但同时应用抗酸药或矿物质包括Mg2+、Al3+、Fe2+时,吸收率与吸收度均降低。
【主要参考资料】
[1]魏香兰.莫西沙星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0):91-93.
[2]尤婷.莫西沙星药物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07):68.
[3]潘太花.莫西沙星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70-71.
[4]赖书华.莫西沙星的药理特性及最新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08):682-683.
[5]翟红. 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的合成[D].太原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