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盐酸林可霉素 新闻专题 盐酸林可霉素的药理作用

盐酸林可霉素的药理作用

发布日期:2019/1/4 14:48:39

概述【1】

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 又名洁霉素, 化学名为:6, 8-二脱氧-6-(1-甲基-4-丙基-L-2-吡咯烷甲酰氨基)-1-硫代-D-赤式-alpha-D-半乳辛吡喃糖苷盐酸盐(图 1).林可霉素的结构是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 ,其抗菌活性和抗菌机理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非常相似,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有效,临床上用于黄色葡萄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的感染.

药理作用【2】

本品可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延长,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达到抗菌作用。对大多革兰阳性菌和某些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类似红霉素,敏感菌可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厌氧菌对本品敏感者,包括拟杆菌属、梭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多数消化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以及某些放线菌等。对粪链球菌、某些梭状芽胞杆菌、酵母菌、真菌和病毒均不敏感。葡萄球菌对本品可缓慢地产生耐药性。对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品常显示交叉耐药性。口服对胃酸稳定,空腹服用时,则有20%一30%经胃肠吸收。

作用与用途【3】

本品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较窄。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包括耐青霉素株)、链球菌属、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有较高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厌氧菌也有良好抗菌活性,拟杆菌属包括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大多对本品高度敏感。革兰阴性需氧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及支原体属均对本品耐药。本品与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与大环内酯类有部分交叉耐药,与克林霉素有完全交叉耐药性。本品适用于敏感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厌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盆腔感染及腹腔感染等。此外有应用青霉素指征的患者,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不宜用青霉素者本品可用作替代药物。

体内过程 【3】

口服不为胃酸灭活,可自胃肠道吸收,空腹口服仅20%~30%被吸收,进食后服用则吸收更少。成人空腹或进食后服0.5 g,分别在2小时和4小时达血药峰浓度(Cmax)2.6 mg/L和I.0 mg/L,12小时后在血清中仍有微量。成人肌内注射600 mg,30分钟达血药峰浓度(Cmax)。吸收后除脑脊液外,广泛及迅速分布于各体液和组织中,包括骨组织。可迅速经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在胎血中的浓度可达母血药浓度的25%。蛋白结合率为77%一82%。本品在肝脏代谢,部分代谢物具抗菌活性。血消除半衰期(t.几。)为4—6小时.肝、肾功能减退时,tI/2。延长至10—20小时。本品可经胆管、肾和肠道排泄,肌内注射后1.8%一24.8%药物经尿排出,静脉滴注后4.9%~30.3%经尿排出。本品也可分泌入乳汁中。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不能清除林可霉素。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舌炎、肛门瘙痒等。长期使用可致伪膜性肠炎,此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滋生引起,其先驱症状为腹泻。尚可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以及自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适应证

主要用于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的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骨髓炎、关节和软组织感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和不适合用青霉素类治疗的疾病。外用可治疗革兰阳性菌化脓性感染,包括眼部及中耳炎。

剂量与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0.25~0.59,每日3-4次。肌注:成人每171 0.6—1.89,分1—3次给药。儿童每日10—30mg/kg。静滴:成人每次0.69,溶于100—200ral输液内,滴注1~2小时,每8~12小时1次。滴眼、滴耳:每日3—4次。

注意事项【3】

①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舌炎、肛门瘙痒等。长期使用可致伪膜性肠炎(由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滋生引起),其先驱症状为腹泻。遇此症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可用万古霉素治疗。②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以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过敏性休克。③可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应用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④不可直接推注,进药速度过快可致心搏暂停和低血压。静脉给药时,每0.6一lg需lOOml以上输液稀释,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⑤有耳鸣耳聋、眩晕等不良反应。⑥孕妇及授乳妇女慎用。⑦一个月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制剂规格

注射剂:2ml:0.6g;lOml:3g。片(胶囊)剂:0.25g;0.5g。滴眼、滴耳、软膏剂:3%。栓剂:0.259(塞肛用)。

参考文献

[1]姜玉钦,陈晓岚,屈凌波,王俊亮,袁金伟,朱海生.盐酸林可霉素的核磁共振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4):88-90+94

[2]刘福强,孙景涛,侯明晓等主编,医师案头用药参考  中成药、化学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03,第299页

[3]师海波,王克林主编,最新临床药物手册  3版,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01,第102页

分享 免责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