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林可霉素的作用及用途
发布日期:2020/2/24 12:55:22
概述[1][4]
林可霉素是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产生的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通过与50S亚基23SrRNA基因的中心环相结合,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盐酸林可霉素用于半合成制备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的氯化衍生物,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盐酸克林霉素抗感染能力强、治疗范围广,被认为是20种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从结构上看,盐酸林可霉素是由林可酰胺(Lincosamide,LSM)和丙基脯氨酸(Propylproline,PPL)两部分缩合并后修饰而成。近年来,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生物合成途径日渐清晰。
制备[4]
一种盐酸林可霉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
1)酸化预处理:将林可霉素发酵液进行酸化处理至pH2.5~3.5,然后间隔20分钟,分别加入净化剂黄血盐、硫酸锌,充分搅拌,板框过滤,用草酸或用2mol/LHCL配制pH2.5~3.5水溶液顶洗,得到滤洗液,滤洗液效价5000~7000u/ml;
2)双水相萃取:将上述滤洗液加入到预先配置好的双水相体系中,用液碱调整pH9.5-10.0,充分搅拌,静置分层,其中所述的双水相体系为质量浓度为16%PEG2000与18%K2HPO4的混合液;
3)提取:将过程2)分层所得的上层液与丁醇按体积比3~5:1混和,用液碱调pH10.5-11.0,得到丁醇提取液,效价50000~90000u/ml;
4)反萃取:将丁醇提取液加入纯化水,充分搅拌,用6mol/LHCL调pH至2.2~2.6,静置分层,收取下层反萃液;
5)吸附脱色:在上述下层反萃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脱色,后依次经过板框过滤,精滤得到精制脱色液;
6)结晶:将上述精制脱色液在温度8~10℃条件下,滴加丙酮,养晶,抽滤,丙酮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盐酸林可霉素成品,水分含量低于6%。
作用及用途[2]
本品作用于敏感菌核糖体的50S亚基,阻止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类似红霉素;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某些厌氧菌引起的败血症、女性生殖道、子宫内膜炎、非淋病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蜂窝组织炎、术后阴道附件感染、腹膜炎、脓肿、肺炎、肺脓肿、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有治疗作用。还用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骨和关节感染、慢性骨和关节感染的外科辅助治疗,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等。但本品不能渗入脑脊液,故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外用可治疗革兰阳性菌化脓性感染。
应用注意[2]
(1)长期使用可致伪膜性肠炎,可用万古霉素治疗。
(2)长期应用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
(3)对本品过敏者,对其他林可霉素也过敏。
(4)不可直接推注,进药速度过快可致心搏暂停和低血压。
(5)4周以内的婴儿禁用。
(6)孕妇、哺乳期妇女、胃肠疾病或有既往史者、肝功能减退、严重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中毒诊断要点[3]
1.口服以胃肠反应多见,但较轻微。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肛门瘙痒等,甚至发生假膜性肠炎。偶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发生。
2.大剂量静脉注射可致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可因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而致心跳、呼吸停止。静脉给药可致静脉炎。口服大剂量(4g/d),用药3周以上,罕见肝功能异常发生。
3.过敏反应有皮疹、荨麻疹,也可发生光敏性皮炎,偶有发生剥脱性皮疹。
中毒处理原则[3]
1.林可霉素过量无特效解毒药,也不为透析疗法所清除,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2.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予以相应治疗。
3.发生假膜性肠炎时,轻者停药可望恢复;中、重度者需补充水、电解质和蛋白质,必要时给万古霉素口服,125~500mg,每6小时1次,疗程5~10天;甲硝唑250~500mg,每日3次口服也有效。
主要参考资料
[1]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2] 临床医护用药手册
[3] 实用中毒急救数字手册
[4] CN201510787676.4盐酸林可霉素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