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替麦考酚酯的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1/12/3 13:11:32
吗替麦考酚酯(MMF)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其活性成分麦考酚酸(MPA)可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MMF在风湿免疫疾病、皮肤疾病和器官移植中应用广泛,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MMF相关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相关。由于移植患者MMF给药剂量较大,用药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其不良反应报道多集中于移植患者,应用小剂量即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相对较少。不过,MMF相关不良反应可能影响药物耐受性。因此临床用药中,应定时监测和合理处理,尽量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影响,改善用药安全。
吗替麦考酚酯在风湿科的应用
风湿免疫领域中,MMF临床应用广泛。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尤其是狼疮肾炎(LN)方面,MMF疗效显著。《吗替麦考酚酯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应用的风湿病专家共识》指出,MMF可作为局灶增殖型(Ⅲ型)、弥漫增殖型(Ⅳ型)以及Ⅲ/Ⅳ+膜型(Ⅴ型)LN诱导期治疗的一线免疫抑制剂。2012年ACR和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欧洲肾脏协会和欧洲透析与移植协会关于LN的治疗指南中推荐MMF2.0~3.0g/d,其在亚洲人群中推荐使用的剂量偏小,一般不超过2.0g/d。
在Ⅲ型、Ⅳ型以及Ⅲ/Ⅳ+Ⅴ型LN的维持期治疗中,MMF常用维持剂量为1.0~1.5g/d。同时,初始环磷酰胺诱导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LN患者,或者难治性LN患者可考虑应用MMF治疗。
MMF还可治疗SLE的其他系统受累,例如难治性血小板减少、难治性皮肤损害、肺出血等。此外,MMF可用于大动脉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系统性血管炎的诱导及维持缓解治疗,以及治疗CTD相关肺间质病变。除了风湿免疫疾病之外,MMF还可用于银屑病、天疱疮、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其他疾病以及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相关不良反应
MMF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感染和造血障碍。
胃肠道反应
MMF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严重时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一般较轻,不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可减少剂量,或尝试换用肠溶片,或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吐等对症治疗。
目前认为,MMF胃肠道毒性与其水解产物MPA的全身暴露和局部暴露有关。此外,MMF还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改变肠道正常菌群,促进厌氧菌生长及细菌移位,引起肠道微生态改变,从而引发肠道细胞损伤,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及功能紊乱.
感染
感染是MMF的另一主要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MMF引起SLE患者感染的风险更大,且情况更严重。因此,临床用药时应予以警惕。
造血障碍
MMF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低色素贫血,其中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可能是由于元活性代谢产物麦考酚酸葡萄糖醛酸(MPAG)排出减少在体内蓄积,与MPA呈竞争性地和白蛋白结合,造成血中游离的MPA浓度升高所致。
吗替麦考酚酯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
MMF会增加妊娠最初3个月内流产的风险,并且影响胎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包括面部畸形(外耳畸形、唇裂、腭裂等)、远端肢体异常、心脏、食管、肾脏异常等。因此用药期间应严格避孕,孕妇禁用MMF。
哺乳期慎用
MMF可通过乳汁分泌,哺乳期患者服用可能对婴儿有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分析患者用药获益与风险,慎重决定。
定期监测
服用MMF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及免疫球蛋白。若用药过程中,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应考虑减量甚至停用MMF。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用药时可能需要调整MMF剂量, 合并严重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
吗替麦考酚酯是风湿免疫科常用药物,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血管炎等多种风湿领域疾病。虽然,在风湿领域的用药中,吗替麦考酚酯相关胃肠道反应、造血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临床用药时,仍需了解这一风险。此外,妊娠期患者应禁用吗替麦考酚酯,其他人群用药时应注意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等。总之,应规范使用吗替麦考酚酯,以期患者程度获益。
参考文献:
1.王冬雪,柴劲,侯继秋. 吗替麦考酚酯致白细胞减少并胃肠道损害1例[J]. 医药导报,2020,39(12):1755-1756.
2.吗替麦考酚酯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应用的风湿病专家共识小组. 吗替麦考酚酯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应用的风湿病专家共识[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9,23(7):436-440.
3.张辉,杨念生,鲁静,等.狼疮肾炎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9):784-790.
4.杨其顺,张琳,托娅,等. 吗替麦考酚酯相关性胃肠炎研究进展[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21,15(1):55-59.
5.范晴晴,束庆,华冰珠,等. 吗替麦考酚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和感染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2):12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