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菲
苯并菲 性质
熔点 | 195-198 °C(lit.) |
---|---|
沸点 | 438 °C(lit.) |
密度 | 1.302 |
折射率 | 1.5500 (estimate) |
闪点 | 438°C |
储存条件 | Sealed in dry,Room Temperature |
溶解度 | 易溶于乙醇、苯、醋酸、油类和氯仿。 |
形态 | 晶针 |
颜色 | 白色至米色 |
水溶解性 | 6.6ug/L(25.00 ºC) |
最大波长(λmax) | 335nm(Hexane)(lit.) |
Merck | 14,9740 |
BRN | 1342908 |
InChIKey | SLGBZMMZGDRARJ-UHFFFAOYSA-N |
CAS 数据库 | 217-59-4(CAS DataBase Reference) |
(IARC)致癌物分类 | 3 (Vol. Sup 7, 92) 2010 |
NIST化学物质信息 | Triphenylene(217-59-4)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Triphenylene (217-59-4) |
苯并菲 用途与合成方法
苯并菲的分子式C18H12,分子量为228.30,由乙醇中可得针状晶体,在乙醇中UVλmax 232、280、302、325、355、372nm。该化合物微溶于乙醇、石油醚,不溶于水,有致癌作用。苯并菲及其衍生物因其优异的柱状相液晶性质和良好的自组装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并得到有机合成和光电材料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究。
在钯/降冰片烯协同催化体系下,利用碘苯与两分子的邻溴苯甲酸为初始原料,以简单、高效的合成手段可得到多种具有不对称结构的苯并菲化合物。在钯催化下,邻甲基碘苯与降冰片烯发生Heck反应,通过活化邻位的C-H键生成五元钯杂环中间体,再依次与两分子邻溴苯甲酸发生氧化加成,脱去二氧化碳和一分子的降冰片烯得到可能的七元钯杂环中间体,随后发生还原消除反应得到苯并菲化合物。
为给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从汽车尾气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两株多环芳烃降解菌(Y1和W1),分析了二者对不同浓度的菲、蒽和苯并菲溶液的降解率。结果表明:Y1和W1对菲的最适降解浓度分别为25mg/L和50mg/L,对蒽、苯并菲的最适降解浓度为50mg/L;在菲、蒽、苯并菲溶液最适浓度下,Y1在10d后对菲、蒽和苯并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30.0%、57.8%和65.0%,25d后分别达65.4%、82.0%和90.0%;W1在10d后对菲、蒽和苯并菲的降解率分别达40.0%、70.0%和53.0%,25d后分别达68.4%、92.0%和76.0%。培养60d后,Y1和W1对菲、蒽和苯并菲的降解率均达到100.0%。
多环芳烃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电流开关比大,溶解性好等特点。近年来,以苯并菲为代表的多环芳烃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半导体器件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越来越被关注。鉴于多环芳烃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以简单多环芳烃苯并菲为母核,通过对苯并菲进行π共轭体系的扩展并且引入不同取代基设计合成一系列多环芳烃化合物。这些具有大环共轭结构的化合物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的荧光性能。
研究表明,苯并菲盘状液晶是一类新型的有机电子学材料。该类材料多数以空穴传输功能为主,能传输电子的n-型材料较少。氮杂苯并菲是与苯并菲衍生物非常相似的一种杂环化合物,因其材料结构中引入了氮原子,吸电子能力得到增强,是潜在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Xi,N |
---|---|
危险类别码 | 41-50/53 |
安全说明 | 22-24/25-61-60-39-26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3077 9/PG 3 |
WGK Germany | 3 |
RTECS号 | YK2925000 |
危险等级 | 9 |
包装类别 | Ⅲ |
海关编码 | 29029090 |
MSDS信息
苯并菲 价格(试剂级)
更新日期 | 产品编号 | 产品名称 | CAS号 | 包装 | 价格 |
---|---|---|---|---|---|
2024-11-08 | L00955 | 9,10-苯并菲, 98% | 217-59-4 | 5g | 3002 |
2024-11-08 | 14036 | 三亚苯 | 217-59-4 | 1g | 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