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 M1的测定与有关研究
发布日期:2024/11/14 10:20:40
概述
黄曲霉毒素 M1(Aflatoxin M1,AFM1)作为黄曲霉毒素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生鲜乳及各种乳制品中。它属于二氢呋喃杂萘邻酮衍生物,呈无色结晶性粉末状,有绿蓝色荧光,物理化学性质稳定[1]。作为一种由寄生曲霉、黄曲霉、赭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M1具有高致癌、高致畸和高致突变性,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I类致癌物质[2]。
测定方法
基于黄曲霉毒素 M1的特殊性质,由该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3],近年来研究发现牛奶中黄曲霉毒素 M1与其他霉菌毒素尤其是赭曲霉毒素A(OTA)交互存在的现象较为普遍[4]。因此建立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技术,对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及消费者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文献报道了一种黄曲霉毒素 M1高效液相色谱法:供试乳制品经提取、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即可实现测定其中黄曲霉素M1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 M1在2~1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9,平均回收率为96.7%,检出限为0.4μg/kg。上述方法简单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可用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的测定[5]。
有关研究
以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 AFM1)为目标物,将整条适配体链劈裂成两条短链,减少适配体结构柔性,稳定其结构,构建基于劈裂适配体的双信号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中先将一段完整AFM1适配体劈裂成两段(S1和S2),其中一段(S1)修饰巯基,利用Au-S将其固定在电极表面,劈裂适配体的另一段(S2)修饰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作为传感信号,另外S1的互补链CS1修饰二茂铁(ferrocene, Fc)作为另一传感信号。体系中没有AFM1时,S1与CS1互补形成双链结构,Fc信号有响应;当体系中添加AFM1后,双链解开,CS1释放,S1与S2形成一定构象共同识别AFM1,Fc信号减弱,MB信号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检测AFM1的线性范围是0.050~0.800μg/L,最低检出限为0.015μg/L,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为解决适配体稳定性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6]。
参考文献
[1]于慧,李冰洋,尤方烁.快速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研究[J].现代食品,2024,30(16):196-198.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4.16.058.
[2]崔玉琦.降解黄曲霉毒素M1细菌菌株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
[3]侯悦.黄曲霉毒素M1检测的高灵敏多重信号扩增-荧光免疫传感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3.DOI:10.27312/d.cnki.gshsu.2023.000834.
[4]黄鑫.黄曲霉毒素M1及赭曲霉毒素A对肠道及肾脏的联合毒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DOI:10.27630/d.cnki.gznky.2020.000466.
[5]白文静,吴新欣,刘谦,等.HPLC法测定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6):270-271.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5.06.101.
[6]杜聪聪,郭婷,周鸿媛,等.一种基于劈裂适配体和双信号的黄曲霉毒素M1电化学传感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0):22-27.DOI:10.13995/j.cnki.11-1802/ts.030026.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黄曲霉毒素 M1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