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的作用机制与使用说明
发布日期:2024/4/3 9:33:46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英文名为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核苷酸二聚物,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并且可溶于水。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能高效诱导干扰素,从而可抑制已感染的病毒的复制,另外它还能加强吞噬细胞活性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1]
图1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的性状图
适应症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可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角膜炎、带状疱疹、各种疣类和呼吸道感染等。[1]
作用机制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是一种合成的双链RNA(dsRNA)类似物,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模式。该复合物也是一种高效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可作用于正常细胞产生抗病毒因子(AVF),从而干扰病毒繁殖,保护未受感染细胞免遭病毒感染。因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有抗病毒、抗肿瘤、增强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抑制核酸代谢的作用。若剂量加大,少数病人会出现微热现象,一般停药后4-8小时内自然消失。[1]
临床应用
作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在体内细胞诱导下产生干扰素,有类似干扰素的作用,故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可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的注射液一般采用肌肉注射:每次1~2mg,每2~3日1次。肝炎:每周2次,2~3个月为1疗程。预防流感:应用滴鼻剂, 亦可供喷雾,滴眼用。
使用说明
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的注射液经过肌内注射后约10~20分钟血液浓度达高峰,代谢产物主要从尿液排出。服用该类药物少数病人可有低热,但是一般在停药后4-8小时内自然消失。
参考文献
[1]王磊.聚肌胞毒理学和药效学的初步研究 [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聚肌苷-聚胞苷酸复合物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