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普鲁卡因胺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3/6/6 13:56:11
盐酸普鲁卡因胺,曾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但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和其他不良反应,现仅推荐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1、成人室性心律失常
(1)口服
一次0.25~0.5g,每4小时1次。
(2)肌内注射:
一次0.5g,每6小时1次。
(3)静脉给药:
一次0.1g,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5分钟,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得超过10~15mg/kg。也可按10~15mg/kg静脉滴注1小时,然后以1.5~2mg/(kg·h)维持。
2、老年患者应酌情减量。
3、儿童室性心律失常
(1)口服
一次10~15mg/kg,每6小时1次。
(2)静脉给药
剂量尚未确定,可一次3~6mg/kg,注射时间为5分钟。静脉滴注的维持剂量为每分钟0.025~0.05mg/kg。
药动学特征
1、吸收
本药口服后吸收较快而完全,静脉注射后即刻起效。
2、分布
广泛分布于全身,75%集中在血液丰富的组织内,表观分布容积为1.75~2.5L/kg,蛋白结合率为15%~20%。
3、代谢
约25%经肝脏代谢为有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NAPA。乙酰化速度受遗传因素影响,大多数中国人为快乙酰化型,乙酰化快者血中的乙酰化型代谢物浓度可较原型药高2~3倍。但如乙酰化已达饱和状态,则原药与NAPA的比值会升高,有可能误为慢乙酰化型。饮酒可加快乙酰化速度,使原药的总清除增加。原药的半衰期为2~3小时,因乙酰化速度而异。心力衰竭、肾衰竭者的半衰期延长。肾衰竭者可长达9~16小时,因肾功能受损程度而异。代谢物NAPA的半衰期约为6小时。
4、排泄
本药的血浆清除率为400~600m/min,肾脏清除率为200~400ml/min。30%~60%以原型从肾脏清除,6%~52%以乙酰化形式排出。肾功能障碍者的NAPA体内蓄积量可超过原药。血液透析可清除原药及NAPA。
注意事项
1.合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抗胆碱药、降压药等可分别使抗心律失常、抗胆碱、降压等药理效应加强。
2.西咪替丁可抑制本药的排泄,延长其半衰期,合用时本药需减量。
3.雷尼替丁可影响本药在肾脏的清除,合用时需调整剂量。
4.口服胺碘酮可以改变本药静脉给药的药动学特性,降低其清除率,延长其半衰期,合并应用时本药的剂量应减少20%~30%。
5.合用甲氧苄啶可降低普鲁卡因胺和NAPA的肾清除率,联合应用须减少本药的用量。
6.与神经肌肉阻滞药(包括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合用时可使此类药物的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
7.本药可抑制拟胆碱药对横纹肌的效应。
8.抗酸药可降低本药的生物利用度,不推荐合用。
9.乙醇摄人可加快本药的乙酰化代谢,缩短半衰期,但其酰化代谢产物本身具有药理活性,因此该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盐酸普鲁卡因胺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