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萼甲素的主要应用
发布日期:2020/1/7 7:28:10
背景及概述[1][2]
蓝萼甲素,又名王枣子乙素,是从唇形科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的地上全草中提取得到的。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A,结构式如式Ⅰ所示,以下简称GLA),化学名为Kaur-16-ene-3,15-dione,(7α,14R)-。
蓝萼甲素在蓝萼香茶菜的干燥叶子中含量高达1.03%。其结构与冬凌草甲素类似,属于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且结构中也具有类似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药效基团α,β-不饱和环戊酮结构单元。体内外抗肿瘤实验表明,其对多种人癌瘤细胞株(CE-1、U87、A549、MCF-7、Hela、K562、HepG2、NCI-H460、KB、JEG-3、K562、HL-60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特别对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直肠癌(Lovo)细胞最为敏感,抗瘤谱广;能抑制Lewis肺癌、S180实体型以及HCA实体型等实体瘤的生长,明显增加荷腹水型S180腹水型和荷HCA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其抗肿瘤的强弱呈剂量依赖关系。2011年文献报道了蓝萼甲素通过线粒体-调节死亡途径诱导凋亡,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另外,作为一种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蓝萼甲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银屑病等病症的治疗中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良好的疗效。在文献药香茶菜研究进展中指出,从香茶菜中获得的蓝萼甲素除了在抗癌、抗菌、保肝以及心血管的作用,还在自身免疫抑制方面具有活性作用。
但是,蓝萼甲素极性小,水溶性差,不适合直接作为药物给药;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自身免疫和抗肿瘤作用,但体内需要大剂量长时间才能产生药效。药物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尚不能直接作为药物使用。因此在保留药效基团α,β-不饱和环戊酮的前提下,对其环外双键进行结构修饰,合成抗自身免疫和抗肿瘤药效更强的衍生物,是一条解决其作为药物存在的缺陷的有效途径。
蓝萼甲素
应用[3]
1.制备蓝萼甲素白蛋白纳米粒
有机相配制:将蓝萼甲素药物(13.33%)分散于有机相中;
水相配制;将去离子水调节pH至4.0,加入白蛋白(1%)充分溶解;
在高剪切(32000rpm,5min)分散的同时将有机相缓慢注入至水相中得到初乳;
将初乳进行高压均质(8000psi,8次),得到均一分散的载蓝萼甲素白蛋白纳米粒;
将得到的载蓝萼甲素白蛋白纳米粒在40℃下真空旋蒸60min除去有机相;将载蓝萼甲素白蛋白纳米粒通过0.22μm碳酸脂无菌滤膜过滤。
该纳米粒混悬液用马尔文粒度测定仪进行测定,其平均粒径为84.77±2.050nm,Zeta电位为-17.73±3.772,包封率为22.69%,其稳定性<48h。
制备[2]
一种蓝萼甲素制备方法,其括以下步骤:
(1)将蓝萼香茶菜叶粉碎,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
(2)将浸膏用乙酸乙酯和水的混合溶液溶解,过滤,乙酸乙酯和水的体积比为10:1,滤液静置分层12-24h,分液,取上相减压浓缩得乙酸乙酯萃取物;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石油醚-甲醇的混合溶液溶解,过滤,石油醚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1,静置分层8-12h,分液,取下相,减压浓缩蒸干得甲醇萃取物;
(3)将甲醇萃取物通过高速逆流色谱仪进一步分离,所用的溶剂体系为正庚烷-乙酸乙酯-乙腈-水,其体积比为(3-5):(1-2):(3-5):(2-4),置于分液漏斗中摇匀,静置分层,取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将上相充满整个色谱柱中,调整主机转速,泵入流动相,待平衡后注入流动相溶解的甲醇萃取物,紫外检测器检测,分别收集蓝萼甲素、蓝萼乙素、蓝萼丙素流分,减压浓缩得各单体成分粗晶;
(4)将蓝萼甲素、蓝萼乙素、蓝萼丙素粗晶分别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结晶,冷冻干燥得到纯度95%以上的蓝萼甲素、蓝萼乙素、蓝萼丙素结晶产品。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通过两次不同的两相溶剂体系分配,提高了蓝萼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保留率,同时减轻了后续工序的工作量;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以正庚烷-乙酸乙酯-乙腈-水为溶剂体系,分离效果好,溶剂消耗少,可一次性制备大量蓝萼香茶菜二萜单体成分产品,原料利用率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主要参考资料
[1] 曹露晔, 陈子君, 李云森, & 李仪奎. (2007).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蓝萼甲素与大鼠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中草药, 38(5), 693-695.
[2] 黄冬梅, 刘保林, & 刘康. (2011). 蓝萼甲素研究进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8), 32-33.
[3] 曹露晔, 闫晶超, 王玉生, 谢黛, & 杜敏. (2008). 蓝萼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中国药房, 19(9), 666-668.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蓝萼甲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