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美舒利的药物性肝损伤
发布日期:2022/10/27 13:33:52
尼美舒利是一种对COX-2具有相对特异性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在美国不可用,但在其他国家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尼美舒利与治疗期间短暂血清酶升高的低比率有关,但也与许多临床上明显的急性肝损伤有关,这些急性肝损伤可能很严重,并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需要紧急肝移植和死亡。
尼美舒利的药物背景
尼美舒利是一种独特的NSAID,具有基本的磺胺类结构。与其他NSAID一样,尼美舒利抑制环氧化酶(COX),从而阻止在疼痛和炎症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形成。然而,与大多数传统NSAID不同的是,尼美舒利对COX-2活性具有相对特异性,COX-2活性是与疼痛途径最密切相关的形式,而COX-1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主要作用。尼美舒利具有通过COX-2作用介导的镇痛、解热和抗炎活性,但对血小板功能或与COX-1活性相关的胃细胞保护作用的丧失影响相对较小。尼美舒利起效快,除环加氧酶作用外,还有其他活性,可能在其抗炎和镇痛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尼美舒利的临床特点
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达15%的患者服用NSAID后,肝损伤最轻的症状为短暂的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尼美舒利的使用率较低。这些升高通常是暂时的、轻微的和无症状的,即使继续用药也可能消失。<1%的患者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升高(>3倍升高)。然而,尼美舒利反复与临床上明显的肝损伤伴黄疸的病例有关,世界文献中描述了100多个病例。发病时间从几天到6个月不等,通常潜伏期为4周。酶升高的模式通常是肝细胞性的,尽管胆汁淤积的形式也有描述。免疫球蛋白过敏症状通常不存在,即使存在,临床表现并不突出。自身免疫特征很少见。大多数病例在停止治疗几天后开始好转。尼美舒利相关性急性肝炎伴黄疸的死亡率在10%至20%之间。
肝损机制
尼美舒利肝毒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是由于其代谢中间产物的特异性反应所致。尼美舒利由肝脏广泛代谢。
药物管理
严重程度从血清转氨酶水平无症状升高到伴有或不伴有黄疸的症状性肝炎。据报道,尼美舒利可导致数例重型肝炎,黄疸病例的总死亡率在10%至20%之间。有报道称,应避免患者服用尼美舒利后,再激发复发的情况。没有证据表明尼美舒利和其他常规NSAID(如布洛芬、萘普生或双氯芬酸)对肝损伤具有交叉敏感性。由于尼美舒利的磺胺类结构,临床上明显的尼美舒利肝损伤后,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具有磺胺相关结构的药物(塞来昔布、唑尼沙胺)时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