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的作用与用途
发布日期:2018/11/29 9:55:49
作用与用途【1】
利多卡因属I 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为膜稳定剂。主要作用于浦肯野纤维和心室肌,抑制Na+内流而降低心肌自律性,促进心肌细胞内K+外流而引起超极化,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室应激性,提高心室颤动阈值。但对心房及窦房结作用很轻;存治疗剂量时。对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但对房室传导和心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血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引起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使心排血量下降。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亦可用于治疗洋地黄类中毒,心脏外科手术及心导管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肺复苏时,可用于改善电除颤的效果。
药代动力学
本品注射后迅速吸收,很快分布于心、脑、肾及血液丰富的组织.然后分布至脂肪及肌肉组织:能透过血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约66%,吸烟者蛋白结合率比不吸烟者高。T1/2约为lOOmin,静脉注射后45~90s即起效,持续10~20min:治疗血药浓度为1.5—5ug/mL,中毒血药浓度在5ug/L以上,持续静脉滴注3~4h达稳态血药浓度,急性心肌梗死者需8~1Oh.大部分经肝脏代谢,由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脱烃基.降解为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
胺及甘氨酰二甲苯胺,具有药理活性和毒性~由肾脏排泄,10%为原形,58%为代谢物,少量出现在胆汁中。
合成【2】
现常用的合成方法以2,6一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氯乙酰氯反应生成α一氯一2,6一二甲基乙酰苯胺,α一氯一2,6一二甲基乙酰苯胺再与二乙胺作用得利多卡因。反应如下:
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步骤
1. α一氯一2,6一二甲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干燥锥形瓶中加入lmI。2,6一二甲基苯胺和0.4mI。冰醋酸,再逐滴加入0.6mL氯代乙酰氯[1一,同时不断振摇反应瓶内的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45。C,加入20mL 5%的醋酸钠溶液。将反应物冷却到10℃以下,抽滤。用水洗涤沉淀多次以除去其中的醋酸,至滤液为中性,收集沉淀,在80―125℃的烘箱中干燥20min。得产品约1g。
2. 利多卡因的合成
向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a一氯一2,6一二甲基乙酰苯胺,用lOmI。甲苯溶解后,加入2mL二乙胺。加热回流约1h,可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进程,直到原料点几乎消失。将混合物置于冰水浴中冷却至5℃,抽滤除去结晶,将冷滤液置于分液漏斗中,用3mol/L的盐酸萃取滤液两次,每次6mL。将利多卡因的酸性水溶液冷至10℃,搅拌中慢慢加入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有沉淀生成,再加入2mL 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混合液冷至20℃。用5mL石油醚萃取该混合液两次,水洗涤有机层后用无水碳酸钾干燥。蒸馏除去石油,即得利多卡因结晶,约0.3g。
毒理【3】
本药吸收迅速,静注后1 5~30秒钟发生作用,持续作用时间10~20分钟。肌注后5分钟发生药效.持续45~60分钟后减弱。口服本药后,部分被胃酸水解,吸收入血中仍能达到有效浓度,但口服后的代谢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
90%经肝代谢,肝功能不全病人,清除利多卡因的能力降低;心力衰竭时清除此药能力降低,利多卡因的代谢物是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及甘氨酰二
甲苯胺(GX)其药理活性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毒性,若剂量过大,毒性加重。
本药在血液内的安全有效浓度为6.39~21.25umol/L,若达到25.5lumol/L常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本药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大剂量应用时,则能减慢房室结传导,导致心脏传导阻滞,特别是在心脏受损时,一次给予大剂量即可引起心率减慢、低血压偶见有肺水肿。本药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较普鲁卡因胺弱,若剂量过大或血药浓度升高过快,可抑制延髓,引起呼吸困难,并致末梢血管扩张,出现迟脉.心排血降低和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利多卡因中毒【4】
在肿胀麻醉中,利多卡因的安全剂量为<55mg/kg。为安全起见,可将利多卡因的剂量减至45mg/kg,以降低中毒发生率。全身吸收利多卡因后产生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口周麻刺感、舌麻木、头晕、恶心和呕吐。随着血药浓度的增高,心脏毒性也会出现。应积极治疗利多卡因中毒。关键是要理解,位于脂肪间隔中的利多卡因是被全身缓慢吸收的,因此,在用药后12一18h后才会出现血药浓度峰值。通过细胞色素P450—3A4酶途径代谢的药物可与利多卡因竞争,可能会增加利多卡因的毒性1151在实施肿胀麻醉至少前2周,应停用该类药物。在肿胀麻醉中,因为肾上腺素需12~15min才能引起血管收缩,因此,快速注入肿胀液可能会增高利多卡因血药浓度:对于大多数区域和在临床应用中,利多卡因的安全、有效浓度是0.05%一0.1%。局麻下进行精细体形雕塑时,通常需在浅表组织中注人0.1%利多卡因(每lL生理盐水加1000mg利多卡因),以确保在精细雕塑时麻醉充分。如在全麻下手术,利多卡因的剂量则可减少至上述剂量的25%,甚至更低。由于利多卡因分子具有亲脂性,因此,全麻下应用可为患者提供术后数小时的镇痛。
利多卡因除了具有毒性,还可引起过敏,甚至发生过敏性反应116-171。术前需向患者确认所有既往发生的局麻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循环支持、应用抗组胺药物和类同醇激素。
预防
1.此药易于中毒.用作局部麻醉药时,用量应比普鲁卡冈小1/3~1/2。由于其扩散力强,麻醉平面不易准确掌握,故一般不用于腰椎麻醉。
2.下列情况应禁用本药
(1)阿一斯综合征和休克。
(2)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柬支阻滞。
(3)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
(4)有癫痫发作史或过敏史。
(5)肝功能严重不全。
3.有下列情况应慎用本药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
(2)肝功能损害。
(3)肾功能不全。
(4)孕妇。
(5)老年人。
4.用药期间应注意观测以下各项
(1)血压。
(2)心电图。
(3)血电解质。
(4)血药浓度监测(尤其是大量或较长期输注时)。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两咪替丁及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等合用。本品经肝脏代谢受抑制,血药浓度增加,可发生心脏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巴比妥类药物可促进本品代谢,与本品合用可引起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3.与普鲁卡因胺合用可产生一过性澹妄及幻觉。
4.异阿基肾上腺素因增加肝血流量,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因减少肝血流量,可使本品总清除率下降。
参考文献
[1]魏太星,魏经汉主编,医生专用药物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1,第906页
[2] 刘树恒主编;崔维真,袁华,张洪香,张文育,杨凤珍,王立霞副主编,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Green chemical experiment: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43页
[3] 都鹏飞,杨明功,龚维龙主编,中毒急救手册 第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0,第281页
[4] Alfredo E.Hoyos,Peter M.Prendergast原著;李发成, 韩雪峰主译,精细体形雕塑术 艺术与高级脂肪整形技术=High definition body sculpting art and advanced lipoplasty techinques,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01,第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