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胺酯的使用说明
发布日期:2020/7/6 9:00:48
背景及概述[1]
维胺酯(retinamidoester,RE),化学名为N-(4-乙氧羰基苯基)维生素A酰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首先研制合成的维A酸类衍生物,结构式近似全反式维A酸,属于代维A酸类药物,在我国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有文献报道,单用或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痤疮的有效率为73.3%~80%。维胺酯是维甲酸类化合物,具有调节和控制上皮细胞正常生长与分化的作用,临床应用于痤疮类皮肤病、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口腔及外阴粘膜白斑、膀胱乳头瘤、皮肤基底细胞瘤、白血病及胃瘤、食管癌等疾病的防治,疗效显著。
药理作用[2]
本品为维A酸衍生物,结构式近似全反式维A酸,作用机制与13-顺维A酸及芳香维A酸较相似,但副作用较全反式维A酸轻。口服具有调节和控制上皮细胞分化与生长,抑制角化,减少皮脂分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使角化异常恢复正常,抑制痤疮丙酸菌的生长,并有调节免疫及抗炎作用。还具有除皱褶、减轻色斑、增加皮肤弹性作用。
药代动力学[2]
维胺酯口服后部分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肝、肾代谢后由尿及大便排泄,体内不蓄积。作用机制与13-顺维A酸及芳香维A酸相似,治疗指数为维A酸的10倍,而不良反应比维A酸小,与异维A酸基本相同。
适应证[2]
用于治疗中重度痤疮,对鱼鳞病、银屑病、苔藓类皮肤病及某些角化异常性皮肤病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2]
1.口服:按每日1~2mg/kg计算,成人每次25~50mg,一日2~3次。治疗痤疮疗程为6周,治疗脂溢性皮炎疗程为4周。
2.外用:涂搽患处,一日1次,宜夜间使用。
不良反应[2]
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皮疹、脆性增加、掌跖脱皮、瘀斑、继发感染等;口腔黏膜干燥、疼痛、结膜炎、角膜混浊、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头痛、头晕、精神症状、抑郁、良性颅压增高;骨质疏松、肌肉无力、疼痛、胃肠道症状、鼻衄等。
2.妊娠期服药可导致自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畸形。
3.实验室检查可引起血沉快、肝酶升高、血脂升高、血糖升高、血小板下降等。
不良反应的轻重与本药的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及个体耐受有关。轻度不良反应可不必停药,或减量使用,重度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做相应处理。
禁忌[2]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重症糖尿病、脂质代谢障碍、维生素A过量者禁用。
4.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2]
1.本品有强致畸性,女性患者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半年内严禁怀孕。
2.禁与维生素A同服。
3.酗酒者慎用。
4.避免强烈日光或紫外光过度照射。
5.不宜用于急性和亚急性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皮肤皱褶部位。
6.避免接触眼和黏膜。
药物相互作用[2]
1.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时,可导致假性脑瘤引起颅压增高、头痛和视力障碍。
2.与维生素A合用时,可产生维生素A过量的相似症状。
3.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使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增加而加重肝脏的毒性。
规格[2]
胶囊剂、胶丸剂:25mg。乳膏剂:每100g含维胺酯3g、维生素E5g。
制备[3]
在反应罐中投入240kg二氯甲烷、17kg(105.4mol)苯佐卡因、20kg三乙胺,再将42kg维甲酰氯(131.7mol)用适量二氯甲烷稀释,在-3℃~5下缓慢加入上述反应罐中,加毕,在30~35℃下反应2小时,减压蒸馏,至罐内析出大量固体后,加入60kg95%乙醇,搅拌、降温析晶,离心、洗涤、干燥,即得维胺酯成品48.9kg,收率83.0%,纯度99.0%。
参考文献
[1] CN93109658.8维胺酯软胶囊及其制造工艺
[2] 新编临床药物学
[3] CN201110424214.8工业化生产维胺酯的方法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维胺酯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