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的制备方法
发布日期:2020/6/1 14:11:55
背景及概述[1]
氟啶胺,是一种新型的取代苯胺类、广谱杀菌剂,对灰葡萄孢引起的多种灰霉病有特效。氟啶胺同苯并咪唑类、二羧酰亚胺类及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氟啶胺对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核盘菌属和黑星菌属等病菌引起的病害亦有良好的活性。
氟啶胺不内吸,不具治疗作用,但极耐雨水冲刷、残效长,是一种很好的叶面喷洒剂,并能兼治叶螨。土壤处理还能有效的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及由黑根霉引起的水稻猝倒病,在果树、蔬菜上使用时植物安全,但温室黄瓜慎用。氟啶胺对大鼠急性口服毒性LD50>5000mg/kg,致突变试验,重组缺陷性测定,Aines试验呈阴性反应,鱼毒性鲤鱼TLM(48h)0.13mg/kg。
制备[1]
在2000ml四口烧瓶中,投入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196.5g(1mol)、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305g(1mol)、氢氧化钠84g(2.1mol)、苯甲醚600g;在60℃下搅拌反应8小时,中控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归一质量含量小于1%后反应结束;(2)向上述在反应结束的反应液中加入200g10%稀盐酸,调节pH值为3.5,分层,除去水层,将有机层在25mmHg的低真空下脱溶至85℃,冷却过滤,得到湿基530.1g,其中氟啶胺含量86%,摩尔收率98.1%;(3)在前述湿基中加入700g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水溶液,加热至60℃搅拌溶解2小时,在25mmHg的低真空下脱去100g溶剂,以0.2℃/min的降温速率降至20℃,投入氟啶胺α-晶体晶种5g,结晶,抽滤烘干得到α-晶体氟啶胺448.1g重结晶的收率为97.0%。
消解动态[3]
叶倩等人建立了菊花中氟啶胺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UPLC-MS/MS)分析方法,并在安徽、浙江、江苏和广西4地进行了500g/L氟啶胺悬浮剂在菊花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氟啶胺在菊花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并对菊花中氟啶胺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方法:菊花样品经乙腈提取,以C18色谱柱分离待测物,采用ESI源,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01~1.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氟啶胺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36;在0.010、0.10、0.50mg/kg3个质量分数下,菊花中氟啶胺的回收率为81.4%~9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6.4%,检出限(LOD)为0.011~0.040μg/kg,方法定量限(LOQ)为添加的最低质量分数0.010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胺在菊花中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5~3.9d,属易降解农药;使用500g/L氟啶胺悬浮剂,施药剂量300~450ga.i./hm2,分别施药2、3次,距末次施药后14d,菊花鲜样的残留量低于同期干样的残留量。[结论]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啶胺的风险概率为每人每日摄入总量的77%,表明在菊花生长期间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氟啶胺对消费者的膳食健康风险较低,对消费者健康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发明]CN201711470485.0一种合成氟啶胺的方法
[2]农业大词典
[3]叶倩,朱富伟,王富华,黄玉芬,赵晓丽,唐雪妹,万凯.氟啶胺在菊花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风险评估[J].农药,2020,59(05):362-3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