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地黄的作用机制
发布日期:2020/10/26 11:48:35
毛地黄属植物紫花洋地黄来治疗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及心律失常也有200余年的历史 , 是治疗心衰和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 临床约有5%-51%的住院患者服用该药后发生洋地黄中毒。 尽管洋地黄的总使用量已有所下降,但因洋地黄中毒而入院的患者数量依然保持稳定,如何正确使用积极救治洋地黄中毒等 , 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适应症
①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②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反复性心动过速。
作用机制
洋地黄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它的治疗作用一旦增强就会导致毒性反应。
洋地黄与心肌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 使钾-钠ATP泵(Na+-K+ATP酶)失活。该泵将钠离子泵出细胞,钾离子泵入细胞,以维持细胞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当钾-钠ATP酶活性受到抑制时,钠-钙交换将细胞内积聚的钠离子与细胞外的钙离子交换。这种交换提高了肌浆内的钙离子浓度,增强肌肉收缩力。抑制钾-钠ATP酶活性也可导致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洋地黄可提高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当洋地黄中毒时,上述情况会引起各种类型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在心肌不应期缩短的同时,电生理系统传导速度的减慢提高了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使去极化后延迟,引起细胞膜电振荡而引发心律失常。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洋地黄过敏
非适应症(相对禁忌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发病72小时内,病窦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并房颤。
常用的洋地黄制剂
1.地高辛: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的维持治疗。
2.毛花苷丙(西地兰):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3.毒毛花苷K:用于急性心力衰竭。
副作用
1.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重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2.与胺碘酮、维拉帕米、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时,在给药前应询问有无上述药物及洋地黄用药史。
3.必要时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4.严格按时按医嘱给药,给药前数脉搏,当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知医生;用毛花苷丙或毒毛花苷k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同时监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中毒的表现
①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常见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②心律失常: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如心律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由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心律失常有: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性心律。
③神经系统表现:可有头痛、失眠、忧郁、眩晕,甚至神志错乱。
④视觉改变:可出现黄视或绿视以及复视。
⑤钾代谢紊乱:洋地黄中毒可以使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增多从而导致高钾血症。
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
1.最重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多呈二联律或三联律,其他如房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2.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在用维持量法给药时则相对少见。
洋地黄中毒的处理
1.立即通用洋地黄。
2.低血钾者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停用排钾利尿剂。
3.纠正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一般禁用电复律,因易致心室颤动;有传导阻滞及缓慢性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静注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洋地黄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