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区别,谁优谁劣
发布日期:2020/10/24 7:57:30
两个都是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但是时间上有差别。糖化血红蛋白(HbA1c)提示6~8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的是过去1~3周平均血糖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的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其主要形式为HbA1c,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呈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由于葡萄糖可自由透过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为60天,糖化血红蛋白仪这时候对血液中这种被葡萄糖传过细胞膜的血红蛋白的浓度测定前6-10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参考值:HbA1c 4%~6%,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进行非酶促进结合而成的具有酮胺结构的物质又称糖化血清蛋白,其生成量与血糖有关。由于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故认为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由于血清蛋白合成比血红蛋白快(清蛋白半衰期约20天),所以糖化血清蛋白的浓度反映的是近1~3周血糖的情况,研究表明,血清果糖胺测定时糖尿病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果糖胺监测监测血糖的优劣
1、不受贫血的影响
化血红蛋白是目前监测血糖控制状态的“金标准”,单其容易受到贫血的影响。溶血性贫血、伴有慢性肾衰的贫血、肝硬化半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的疾病,HbA1c偏低;而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HbA1c偏稿。因此,贫血的糖尿病患者难以通过HbA1c来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此时,则需要用果糖胺进行监测。
2、不易受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若体内出现变异血红蛋白,会表现出易化或难被糖化两种情况,此时若用HbA1c来判断血糖监测情况就会有误判的危险。果糖胺则不会受到变异血红蛋白的影响
3、受白蛋白代谢的影响
在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白蛋白代谢亢进的患者,由于白蛋白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缩短,导致果糖胺偏低。而在白蛋白代谢低下的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会出现果糖胺偏高。
综上所述,果糖胺则是反应你近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比HbA1c的反映周期更短。因此,在治疗效果的确认及临床用药的调整方面,使用果糖胺比HbA1c更有优势。但果糖胺也会受到体内白蛋白代谢的影响,不能完全替代HbA1c。因此,二者在监测血糖水平上互为补充,建议联合检测。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血清蛋白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