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3-三氟甲基-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胺 新闻专题 普拉替尼的作用机制

普拉替尼的作用机制

发布日期:2020/3/19 8:29:39

背景及概述[1]

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研发应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和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结局较前明显改善。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全球首个批准上市的代TKIs,能特异性阻断腺苷三磷酸(ATP)在ABL激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从而抑BCR-ABL蛋白活性,导致BCR-ABL阳性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这种针对发病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使CML和Ph+ALL患者的预后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接近35%的CML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并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可能是这部分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第二代TKIs(如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可改善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延长总生存期。目前,达沙替尼、尼洛替尼都已被批准作为CML慢性期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代、二代TKIs改善了CML及Ph+ALL患者的临床结局,但耐药仍发生在一些BCRABL突变患者中,尤其是T315I突变。在普纳替尼(普拉替尼)(ponatinib)获批之前,市场上没有TKIs能克服这些BCR-ABL突变患者耐药、难治或不耐受的情况。针对T315I突变,ARIAD制药公司研制了第三代TKIs———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与BCRABL激酶位点结合的独特作用机制,可抑制含T315I突变在内的BCR-ABL激酶活性,为CML及Ph+AL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曾用名AP24534,化学名为3-(2-咪唑[1,2-b]哒嗪-3-乙炔基)-4-甲基-N-[4-[(4-甲基-1-哌嗪基)-甲基]-3-(三氟甲基)苯]苯甲酰胺,相对分子质量:532.56,分子式为C29H27F3N6O。

作用机制[1]

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是一种口服多靶点TKIs合成物,为pan-BCR-ABL抑制剂。其体外抑制ABL与T315I突变ABL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2.0nmol·L-1,IC50值在0.1~20nmol·L-1,亦抑制其他致癌激酶的活性,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生促红素人肝细胞(Eph)受体、胞质酪氨酸激酶Src家族(SFK)、酪氨酸激酶膜受体基因(C-kit)、孤儿受体酪氨酸激酶(RET)、促血管生成素Ⅰ型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和FMS样的酪氨酸激酶3(FLT3)。普纳替尼(普拉替尼)的分子结构是根据与T315I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设计,与现有激酶抑制剂结构无关。ABL抑制剂包括含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DFG-in,1类抑制剂)和不含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DFG-out,2类抑制剂)两种类型,这取决于它们与BCR-ABL相互作用的结合方式。1类抑制剂为代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靶向作用于酶活化基团的ATP结合位点,以活化环的构型开放为特征;2类抑制剂与其他疏水位点结合,与1类抑制剂不同,形成构型失活。相比之下,2类抑制剂较1类有更高的选择性和疗效。

1类抑制剂包括舒尼替尼、达沙替尼,2类抑制剂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和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不论结合方式,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都会与野生型ABL的门控基因残基Thr315侧链形成一个关键氢键,亦含部分亲脂性,与位于Thr315附近的疏水袋结合。但这种氢键易受破坏,且门控基因残基突变成异亮氨酸亦引起空间位阻,限制抑制剂结合临近的Thr315疏水袋。因此,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不能抑制Thr315点突变的ABL激酶活性。临床上观察到15%~20%的患者出现T315I突变,这种高度耐药变异发生在BCR-ABL融合蛋白ABL激酶ATP结合位点的门控基因区。值得注意的是,普纳替尼(普拉替尼)能避开与野生型BCRABLT315I的侧链结合,形成有利于结合T315I突变侧链异亮氨酸的范德华引力。此外,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亦能调节异亮氨酸突变体的空间位阻,与T315I点突变结合抑制ABL激酶活性。

体外研究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对敏感与耐药CML细胞株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无论野生型BCR-ABL还是T315I突变都有效。此外,普纳替尼(普拉替尼)还具有抗伊马替尼耐药突变体(KIT及PDGFRα)及抗FGFR1-4、FLT3活性的作用[FGFR1-4、FLT3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其他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有关,能有效阻止T细胞激酶Lck的异位表达(Lck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可以诱发细胞癌变),但对内源性Fyn、Src影响不大。

临床研究[1]

1. 抗CML

伊马替尼对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在许多CML患者治疗中起到了持久的应答效应,但出现酪氨酸激酶分子结构突变可导致耐药和疾病复发,即使换用或首选第二代TKIs治疗,T315I及其他复合突变引起的交叉耐药问题仍是当前CML治疗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针对难治性CML中的各BCR-ABL突变与耐药情况,以T315I突变为靶点的第三代TKIs产生了,主要的临床研究药物就有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体外活性实验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能抑制小鼠T315I突变起源的肿瘤生长,完全消除耐药的BCR-ABL突变细胞,具有抗野生型BCR-ABL及T315I突变体的活性。此外,还有报道CML患者中新发现的两种BCR-ABL突变体(L248R、T315V),对当前批准上市的代、二代TKIs均高度耐药,而对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仅轻中度耐药。Ⅰ期临床试验纳入了60例CML耐药患者(43%处于慢性期,20%有T315I突变,91%已使用两种以上的TKIs药物),研究发现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每日口服耐受的剂量范围为2~60mg,中位随访56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骨髓抑制,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包括血脂肪酶或淀粉酶升高甚至胰腺炎。疗效分析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对CML患者有持久的治疗效果,慢性期患者中98%~100%达完全血液学缓解(CHR)、72%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44%达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T315I突变患者中100%达CHR、92%MCyR,加速期与急变期患者中36%达CHR、32%达MCyR。由此推测,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是一种强有效的口服TKIs,能封锁野生型与突变型BCR-ABL(包括T315I)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对于难治性的CML患者,尤其有T315I突变的患者来说,该药的临床应用将带来一种突破性进展。

2. 抗ALL

Ph染色体见于20%~30%的成人ALL患者,其预后比Ph-ALL更差。近年来,由于TKIs联合化疗方案的推广,Ph+ALL患者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耐药与疾病复发率高仍是当前临床治疗比较棘手的问题。THOMAS[21]报道Ph+ALL常发生T315I突变,即使换用第二代TKIs治疗,交叉耐药依旧不可避免。研究纳入了5例难治性Ph+ALL患者,均对当前一代和二代TKIs耐药,结果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治疗有效且作用持久,患者100%达CHR、92%达MCyR。这预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很可能成为难治性Ph+ALL患者的治疗选择。

3. AML

在AML患者中,FLT3突变最常见,且预后不良。近年来,FLT3-ITD突变成为小分子抑制剂靶向治疗中一个很有希望的靶点,FLT3抑制剂(AC220-奎扎替尼、索拉非尼等)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对于二次FLT3点突变,上述FLT3-TKI中度耐药。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作为新一代BCRABL抑制剂,不仅具有较强的抗BCR-ABL突变体(包括T315I)活性,也有抗FLT3作用。对转染FLT3-ITD、FLT3-TKD的鼠骨髓细胞研究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可以有效地诱导原代FLT3-ITD细胞系FLT3-TKD点突变细胞发生凋亡。体外活性实验中,用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处理AC220-奎扎替尼、索拉非尼耐药的AML细胞,结果发现FLT3(F691L突变)轻度耐药,FLT3(D835突变)高度耐药。因此,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作为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FLT3-TKI,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待开展。多柔比星作为AML常用的一种主要化疗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心脏毒性、乏力等,这和MAPK调控ZAK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此外,对白血病多重耐药相关ATP结合盒式(ATP-bindingcassette,ABC)蛋白的研究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通过增加ABCB1、ABCG2作用底物的吸收(但不影响ABCC1),从而有效抑制[(125)I]-IAAP与ABCB1、ABCG2蛋白连接,细胞耐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轻,与柔红霉素、米托蒽醌等药物产生协同作用,可促进细胞凋亡。这两项研究启示我们,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可减低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对其他蒽环类化疗药物也可能有类似作用,与化疗药物产生协同效应。所以,联合使用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和化疗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索。

4. MDS

MDS8p11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以FGFR1融合蛋白阳性为特征,其产生源于一种特殊的染色体异位(8p11),具有持续活性,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尽管FGFR1抑制剂在体外呈现了抗FGFR1融合蛋白活性的作用,但目前尚无药物应用于临床,这就促使评估其他药物是否存在此种潜在的治疗效应。实验中,以Ba/F3细胞系和原代细胞(FGFR1阳性)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能减少Ba/F3细胞的增殖,可一定程度上消除残存的细胞,亦减少原代细胞中细胞群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FGFR1阳性细胞群体的数目明显减少。提示对于难治性MDS8p11患者,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用于其治疗并改善预后的药物。

5. 抗干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SCLL)

SCLL为髓、淋系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病多与FGFR1的异常表达有关,以具有持续的FGFR1激酶活性为特征,可迅速转变为AML和淋巴瘤,预后极差。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尚未广泛用于SCLL的治疗,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作为新一代的BCR-ABL抑制剂,也作用于FGFR家族。在REN等[27]对鼠BaF3细胞的研究中,发现该药能有效抑制FGFR1融合激酶及其下游效应器(如PLCY、Stat5、Scr等)的磷酸化作用,特异性地抑制镶嵌体FGFR1融合激酶CD34+祖细胞的细胞生长及集落生成,并显著延长SCLL细胞系成瘤小鼠的生存期,按30mg·kg-1剂量亦能明显延迟甚至抑制鼠KG1细胞的肿瘤再生。这些结果提示普纳替尼(普拉替尼)对FGFR1融合激酶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有益于SCLL患者的治疗,以及其他与FGFR1异常表达活化相关的人类疾病。

6. 抗其他FGFR起源的恶性肿瘤

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是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近几年多个研究发现其能强有力地抑制FGFR1-4家族融合激酶活性。鼠Ba/F3细胞诱导FGFR1-4激酶表达活化实验中,普纳替尼(普拉替尼)(IC50<40nmol·L-1)有效地抑制了FGFR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一组以子宫内膜癌、膀胱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结肠癌为代表的14种细胞系研究中(包含了各种机制引起的FGFRs异常表达),普纳替尼(普拉替尼)(IC50为7~181nmol·L-1)亦能通过抑制FGFR介导的信号调节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普纳替尼(普拉替尼)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抑制剂ridaforalimus联合使用能同时抑制FGFR2、mTOR,发挥双重通路调控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为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上述结果提示我们普纳替尼(普拉替尼)是一种有效的FGFR抑制剂,可考虑用于治疗FGFR起源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制备[1]

1)3-溴代咪唑并[1,2-b]哒嗪(3)的制备

将200g(1.68mol)咪唑并[1,2-b]哒嗪(2)溶于2L氯仿中,加328.8g(1.85mol)N-溴代丁二酰亚胺,加热回流(61℃)过夜,TLC显示反应完全。有机相用水洗涤(1L×2),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1L×1),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溶剂得321g浅黄色固体3,收率96.7%,mp145~147℃(文献:mp146~147℃)。MSm/z:197.9[M+H]+。

2)4-甲基-3-三甲基硅基乙炔基苯甲酸甲酯(5)的制备

在5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3-碘-4-甲基苯甲酸甲酯(4)300g(1.09mol)、碘化亚2.06g (11mmol)、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7.63g(11mmol)、乙酸乙酯4L、三乙胺329.3g(3.25mol)、三甲基硅乙炔159.8g(1.63mol),通入氩气置换体系中的气体,封闭反应体系,室温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过滤反应液,滤液用水(1L×2)、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1L×1),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溶剂得267.4g红色固体5,收率99%,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3)3-乙炔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6)的制备

在5L三颈瓶中,加入267.4g(1.09mol)化合物5,再加入4L甲醇,机械搅拌使其溶解,加入225g(1.63mol)碳酸钾,室温机械搅拌的同时TLC监控反应(每1min1次)进程,约5~10min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倾入5L水中,搅拌均匀,过滤沉淀,用3L水洗涤一次,固体真空干燥,得到180g棕色固体6,收率95%,mp62~64℃。

4)3-(咪唑[1,2-b]哒嗪-3-乙炔基)-4-甲基苯甲酸甲酯(7)的制备

在5L三颈瓶中加入180g(1.03mol)化合物6、198g(1.01mol)化合物3、1.9g(10mmol)碘化亚铜、7g(10mmol)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3LN-甲基吡咯烷酮(NMP)、193.4g(1.50mol)二异丙基乙基胺(DIEA),通入氩气置换体系中的气体,70℃下机械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12L水中,搅拌均匀,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1L乙酸乙酯,搅拌1h。过滤,用乙酸乙酯洗涤(200mL×2)滤饼,真空干燥得到灰褐色固体283g;用4L乙酸乙酯溶解该固体,加入38g活性炭,加热回流1h,趁热过滤,滤液静置析晶,得185g浅黄色晶体7,收率63.6%,mp141~143℃。

5)普纳替尼(普拉替尼)(1)的合成

在2L三颈瓶中,加入50g(0.18mol)4-((4-甲基哌嗪-1-基)亚甲基)-3-三氟甲基苯胺(8)、53.3g(0.18mol)化合物7、500mL四氢呋喃,机械搅拌,冷却至0℃,在机械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到由123g(1.10mol)叔丁醇钾溶于500mL无水THF的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维持低温10min,移至室温,搅拌过夜,TLC检测反应完全。将反应液倾入3L水中,搅拌均匀,乙酸乙酯(1L×3)萃取,合并有机相,用水(1L×3)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溶剂,得黄色固体,加入100mL乙酸乙酯溶解该固体,搅拌2h。过滤,干燥,用1,4-二氧六环-水(体积比1∶1)重结晶,得到浅黄色固体普纳替尼(普拉替尼)(1)73g,收率71.9%,mp195~197℃。MSm/z:533.3[M+H]+。HPLC(面积归一化法)检测纯度为99.65%。

主要参考资料

[1] 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普拉替尼)

[2] 抗白血病新药普纳替尼(普拉替尼)的合成

分享 免责申明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3-三氟甲基-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胺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