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结肠上皮细胞
发布日期:2020/3/8 10:41:17
背景及概述[1]
上皮细胞覆盖于身体表面并衬贴于体内空腔器官腔面的细胞。其排列有明显极性,一面朝向身体表面或腔面,称游离面;一面向着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上皮细胞具有强大的角生和更新能力。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作用。当上皮细胞受损时,则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
小鼠结肠上皮细胞是机体内外环境的重要屏障,持续暴露于大量抗原中,也是机体面对病原微生物的道防线。因此,小鼠结肠上皮细胞除有吸收、分泌和转运等重要生理功能之外,在粘膜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作为首先接触抗原的细胞,在粘膜免疫反应的起始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它决定粘膜免疫反应的发生、性质和强度。
相关研究[2-4]
有研究探讨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在血吸虫病肝硬化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将4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和模型组(M组)各20只,M组采用腹部敷贴法制作血吸虫病模型;造模后120d处死动物,用鲎试验法测定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免疫组化和半定量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结果:M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高于N组(P<0.01);M组结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N组(P<0.01);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血吸虫病肝硬化可发生肠源性内毒素易位、内毒素血症,可能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和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异常有关。
还有实验考察雷公藤多苷对结肠炎小鼠结肠Fas/FasL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干预作用。方法是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雷公藤多苷灌肠或灌胃给药10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结肠上皮细胞周期及Fas/FasL表达。
结果灌胃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下降,S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作用趋势上优于灌肠组。同时,两组小鼠结肠粘膜上皮表达Fas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FasL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雷公藤多苷可能通过干预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表达及细胞周期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
另外,有实验观察了大黄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大黄多糖治疗的机制。方法: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复制小鼠UC模型,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多糖(400mg/kg)治疗组.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aspase3表达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变化。
结果:模型组动物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MN凋亡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40.5±7.8%vs57.7±8.2%,P<0.01);大黄多糖治疗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低于模型组,PMN凋亡率(46.3±6.5%)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大黄多糖治疗后,Caspase3、Fas、FasL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低于模型组。
结论:大黄多糖通过降低Caspase3表达,从而抑制Fas/FasL途径引起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增加PMN凋亡率,减少PMN向结肠的募集,从而减轻肠道局部免疫反应,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儿科学辞典
[2] 跨膜结合蛋白occludin在血吸虫病肝硬化小鼠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3] 雷公藤多苷对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周期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
[4] 大黄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