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紫罗兰酮的制备与鉴定
发布日期:2025/2/7 9:14:33
背景技术
假紫罗兰酮(pseudoionone),即6,10-二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是合成重要香精香料α-及β-紫罗兰酮以及维生素A、E等医药化工产品的重要中间体。
工业上生产紫罗兰酮的一般方法是使柠檬醛(Citral)与丙酮(Acetlone)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醇醛缩合反应尘成假紫罗兰酮,再经酸化环合而成紫罗兰酮。紫罗兰酮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它的发现在合成香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从上世纪术紫罗兰酮香料被从自然界发现以来,一些化学家们就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于是开始进行人工合成的研究。假紫罗兰酮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体,国内未形成商业化产品,国外产量也有限。国内化工品市场还未见有商品出售。虽有不少小试合成的报道,但未形成商品。随着香料及医药工业的发展,假紫罗兰酮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很多商家求购的产品。
制备方法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冷凝器、回流冷凝管、温度控制器及滴液漏斗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及溶剂,开动搅拌,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以2-3℃/min的升温速率缓慢升温到反应温度,滴加一定量的柠檬醛,约30-40min加完,之后于此温度继续反应,加完柠檬醛后每隔一定时间(15-30min)取样进行色谱分析,当柠樣醛峰面积与假紫罗兰酮峰面积之比值不再降低时停止反应,冷却反应液,滤出其中的固体催化剂,反应混合液用醋酸调节到PH=6,常压蒸馏出低沸点的未反应的反应物及溶剂,再进行真空分馏,收集145-150℃/10mmHg的馏分,即得浅黄色产物假紫罗兰酮。
鉴定
按照目前公认的常规方法,制备了假紫罗兰酮标准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可见特征吸收:1660(共轭羰基),1630、1580(C=C),1440(-CH2-),2960,2910(-CH2-和-CH3),3020(=C-H),970 (C=C)cm-1。在现有的Satler红外标准谱图集中未查到它的标准图,只是在一些研究文献中有它的谱图报道,经核对,我们的谱图与文献谱图完全一致。
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色谱柱采用0V-1非极性毛细管柱,长30米,内径0.32mm,以程序升温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洗提,柱温为:从40℃(恒温2min),以2℃/min的升温速率至240℃(恒温10min),汽化温度220℃,接口温度200℃。质谱参数为:电离能70eV,采用电子轰击(EI)方式,源温180℃。从得到的质谱图与标准质谱图对照分析,可以确定产物中(E,E)、(E,Z)两种主要异构体的存在。所得质谱图及分子量值均与标准谱图一致。
参考文献
[1]赵长明. 假紫罗兰酮的工业制备过程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0. DOI:10.7666/d.Y342746.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假紫罗兰酮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