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脱氢酶的结构性质与分布情况
发布日期:2024/11/27 8:51:49
乙醛脱氢酶,英文名为aldehyde dehydrogenase,它是醛脱氢酶的一种,可负责催化乙醛氧化为乙酸的反应,肝中的乙醇脱氢酶负责将乙醇(酒的成分)氧化为乙醛,生成的乙醛作为底物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催化下转变为无害的乙酸(即醋的成分),在人体体内酒精的代谢领域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1 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机制
结构性质
乙醛脱氢酶是一种含锌酶类分子,其分子由两个亚基组成,其中一个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另一个起稳定四级结构的作用。在辅酶I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脱氢酶催化包括乙醇在内的某些一级或二级醇、醛和酮的脱氢反应,催化正丁醛、肉桂醛、苯甲醛脱氢反应速度比乙醛大。脱下的氢由NAD接受,使之成为还原型辅酶I。血清中乙醛脱氢酶活力是急性肝炎实质细胞损伤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正常人或无继发性肝病患者的血清酶活力为阴性。[1]
分布
乙醛脱氢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12q24.2),它的主要多态性是rs671,即位于外显子12的G1510A。正常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1,单碱基突变的等位基因记为ALDH2*2。突变基因翻译出的酶中,残基487的谷氨酸变为赖氨酸,造成催化活性基本丧失。哺乳动物乙醛脱氢酶根据其亚细胞所在位置、结构与动力学特性和原始序列的相似性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细胞质的(ALDHl),第二类是线粒体的(ALDH2),第三类则是可诱导性的细胞质的乙醛脱氢酶和可诱导性的微粒体的乙醛脱氢酶(如ALDH3)。截至2012年,对前两类乙醛脱氢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发现其有效促使短链脂肪族醛和芳香族醛的氧化。相比较之下对第三类乙醛脱氢酶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微粒体乙醛脱氢酶的研究,大鼠肝脏、兔子肠道、人类肝脏和人白血细胞中都发现了微粒体乙醛脱氢酶的存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
参考文献
[1] 曾虹燕副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10.
[2] 罗怀容.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饮酒行为的关系[J].遗传,2004,26(2):263-266.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乙醛脱氢酶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