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的作用与对人体的危害
发布日期:2024/4/11 8:40:04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T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的干燥根。雷公藤甲素又名雷公藤内酯醇,是从雷公藤提取物中最早分离出来的一种环氧二萜类成分,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和毒性成分之一,也是目前雷公藤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指标性成分。
药理作用
雷公藤甲素是一个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二萜内酯,来源于中药雷公藤的根。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并未发现雷公藤甲素有抗骨质疏松用途。
对人体的危害
雷公藤甲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及抗生育方面,对雄性的影响较严重,长期会造成使用者精子浓度和活性下降。动物实验表明,大鼠给予雷公藤后,生精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形态发生改变,使精子发生、发育受阻。 此外,大鼠长期给雷公藤甲素会导致心肌间质扩张充血、心肌水肿、线粒体肿胀、嵴突破坏等症状。
制备方法
一种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野生两年雷公藤幼苗经室温二次栽培以后的新生根系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培养愈伤组织,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1500lx-2500lx,温度25±1℃,18-25天形成愈伤组织;
步骤二:将成熟质地疏松的愈伤组织投入6,7-V培养基中,接种量为5g,置于转速为120r/min摇床上,振荡培养18天,18天继代一次,连续继代5-8代,即得雷公藤悬浮细胞液;
步骤三:调节所述雷公藤悬浮细胞液的pH至5.0,按照每200ml,10g的接种量,加入诱导子,在25℃、振荡速度为120r/min的摇瓶振荡培养18天;此后每隔3天检测反应体系的pH值使pH保持在5.0,当反应体系中的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的总含量低于0.0001mg/L后,停止震荡培养,过滤除菌后取上清液,将上清液于8000r/min,离心10min去除沉淀;
步骤四:将经过步骤三处理所得的上清液与等体积石油醚充分混合,于分液漏斗中静置至分层,弃去石油醚层,再用相对于所述上清液1/2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过中性氧化铝层析柱脱去色素,再用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20ml淋洗,然后用体积比为4: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60ml冲洗柱子,收集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将洗脱液蒸干,加3ml色谱纯甲醇溶解,过0.22μm微孔滤膜,即得产品;
所述步骤三中的诱导子为:
A1:C1=1:1、A9:C6=5:3、A1:D1=1:1、A1:B1:C1=1:1:1、A1:B1:C1=2:3:1、A1:B1:C1:=1:2:3、A3:B10:C6=1:3:1、A4:B6:C9=2:3:1、A8:B1:C6=3:1:4、A1:B1:D1=1:1:1、A1:B1:D1=3:1:3、A1:B1:D1=2:3:4、A4:B6:D3=3:1:3、A6:B1:D10=4:7:1、A1:C1:D1=1:1:1、A1:C1:D1=5:1:3、A1:C1:D1=1:2:2、A10:C11:D3=1:6:2、B1:C1:D1=1:1:1、B1:C1:D1=5:1:3、B1:C1:D1=1:2:2、B10:C11:D3=1:6:2、A1:B1:C1:D1=1:1:1:1、A1:B1:C1:D1=5:1:10:5、A1:B1:C1:D1=1:2:5:3、A6:B9:C3:D2=1:5:2:1、A3:B6:C5:D9=1:8:3:4、B1:C1=1:1、B3:C9=3:5或B1:D10=1:30;
其中,上述各成分之间的配比均为摩尔比;所述A1为α-环糊精,A3为2,6-二甲基-β-环糊精,A4为2-羟丙基-β-环糊精,A6为羟乙基-β-环糊精,A8为磺丁基-β-环糊精,A9为γ-环状糊精,A10为羧甲基-β-环糊精;B1为酵母抽提物,B3为大豆褐杆病菌,B6为腐霉菌,B9为根腐霉诱导子,B10为大豆褐杆病菌;C1为茉莉酸甲酯,C3为壳聚糖,C5为真菌聚糖类,C6为β-葡聚糖,C9为油菜素内酯,C11为甲壳素;D1为硫酸铜,D2为氯化镉,D3为Ag+,D9为Zn2+,D10为Hg2+;
所述雷公藤甲素及其衍生物具体为: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甲、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定碱和羟基雷公藤甲素。
参考文献
CN10315982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