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妥因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日期:2024/3/6 8:56:41
呋喃妥因商品名称Macrobid,是一种用作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对于肾脏感染不具效用,须以口服给药。本药于1953年上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之一,为基本医疗体系中的重要药物。
药理作用
呋喃妥因为抗菌药。大肠埃希菌对本品多呈敏感,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的部分菌株对本品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通常对本品耐药。本品对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本品的抗菌活性不受脓液及组织分解产物的影响,在酸性尿液中的活性较强,抗菌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体内氧化还原酶系统,从而阻断其代谢过程。
功效
呋喃妥因可用于对其敏感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以及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也可用于尿路感染的预防。
用法用量
同种药品可由于不同的包装规格有不同的用法或用量。本文只供参考。如果不确定,请参看药品随带的说明书或向医生询问。
口服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3~4次。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用低剂量;1月以上小儿每日按体重5~7mg/kg,分4次服。疗程至少1周,或用至尿培养转阴后至少3日。对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予本品预防者,成人一日50~100mg,睡前服,儿童一日1mg/kg。
肝毒性
呋喃妥因是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呋喃妥因引起的肝损伤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症候群。呋喃妥因治疗1或2周后出现的一般为急性肝炎,但极其罕见(比例约为3/1,000,000)。急性肝损伤通常在治疗开始后几周内出现,治疗停止几周方消退。肝损伤的形式通常为伴或不伴黄疸的(无黄疸型)肝细胞损伤,常有发烧和皮疹。呋喃妥因引起的急性肝损伤通常在停药后迅速消退,但也有重度肝损伤和死亡病例的报道。部分病例可出现自身免疫症状,但常见于呋喃妥因肝毒性的慢性症状。呋喃妥因导致的肝毒性过程和预后差别很大,可出现不同形式的急性肝损伤。被列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
呋喃妥因导致的慢性肝毒性比急性肝毒性更常见,一般在长期预防治疗开始后数月至数年内出现。
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包含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以及头痛,偶尔可能会发生麻木、肺脏问题及肝功能障碍等。此药不适合肾脏功能低下患者使用。虽然此药品对于孕妇看似无害,但仍不建议在怀孕后期使用。此药物原理是抑制细菌生长,而非杀菌。呋喃妥因也会诱发G6PD缺乏症的症状。
制备方法
一种呋喃妥因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将盐酸与纯化水加入安装反渗透膜反应装置内,升温至60℃~70℃,加入5-硝基糠醛二乙酯,维持80℃~85℃水解完全后,加入催化剂和适量氯化钠固体,然后加入预热至60℃~70℃的氨基乙内酰脲,加压,维持温度为90℃~95℃回流,保温40min~60min,将反应产物用纯化水洗涤至pH为6.0~8.0,甩出干料,把所得呋喃妥因用90℃~95℃流动纯化水洗涤一定时间,冷却至0~20℃,得到成品呋喃妥因。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呋喃妥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