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抗真菌药——咪康唑
发布日期:2023/9/26 8:56:16
历史
有关咪康唑的发展历史,该化合物于1969年戈德弗鲁瓦等人研究合成,后由比利时杨森公司开发生产,中国1984年上海第二制药厂投产。咪康唑的产地有上海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咪康唑可以由间-二氯苯经酰化、还原,再与咪唑缩合得2-(2,4-二氯苯基)-咪唑-1-乙醇,再与2,4-二氯氯苄缩合而成,中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国药典均有载[1]。
简介
咪康唑,中文别名双氯苯咪唑;1-[2-(2,4-二氯苯基)-2-[(2,4-二氯苯基)甲氧基]乙基]-1H-咪唑;美良唑;霉可唑等,其分子式为C18H14Cl4N2O,分子量为416.129,表现为白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咪康唑可溶于乙醇、氯仿和甲醇,不溶于水和乙醚。稳定,在密闭容器中常温保存。有关该化合物的物理数据如下:密度1.4g/cm3,熔点159-163ºC,沸点555.1ºC at 760mmHg,折射率1.639。
用途
咪康唑是高效、安全、广谱抗真菌药,对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有作用。属咪唑类广谱抗霉菌药,对新生隐球菌、念珠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和皮炎牙生菌等抗菌活性好,对毛发癣菌和皮肤癣菌有效,但对由霉菌和部分白色含球菌[2]作用差。
咪康唑的使用可以在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后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3]。
咪康唑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咪唑类广谱强效抗真菌药,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新生儿尿布疹是因局部较长时间处在潮湿温暖而又缺少空气流通的环境下白色念珠菌繁殖感染引起,使用咪康唑可以抑菌消炎[4]。
药理作用
咪康唑的机理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固醇合成,影响细胞膜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导致死亡。该品在4mg/L浓度时可抑制大部分真菌生长,芽生菌属、组织浆胞菌属对其呈现高度敏感,隐球菌属、念珠菌属、球孢子菌属等亦对该品敏感。咪康唑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主要固醇类-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并改变其通透性,以致重要的细胞内物质外漏;咪康唑也可抑制真菌的三酰甘油和磷脂的生物合成,抑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引起细胞内过氧化氢积聚导致细胞亚微结构变性和细胞坏死。对白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
不良反应
皮疹、发红、水疱、烧灼感和其他皮肤刺激症候。静脉炎、搔痒、药热、皮疹。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血细胞比容下降、白细胞减少、低钠血症。
药物相互作用
1、咪康唑与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等抗凝药合用时,可增强此类药物的作用,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咪康唑可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增高,并可能使肾毒性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当两药合用时,应对环孢素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
3、利福平可增强咪康唑的代谢,增加肝脏毒性,合用时可降低该品的血药浓度,导致治疗失败。与异烟肼合用时亦可降低该品的血药浓度,故应谨慎合用上述药物。
4、咪康唑与降糖药合用时,可由于抑制后者的代谢而致严重低血糖症。
6、咪康唑与西沙必利合用属禁忌,因合用时抑制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道,可导致心律紊乱。该品若与阿司咪唑或特非那定合用也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故也应避免。
参考文献
[1]孙爱军,林守清.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初发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疗疗效观察.
[2]邱世翠,李波清,栾希英,等.咪康唑与甲硝唑配伍对白色念珠菌杀菌作用的实验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8.DOI:CNKI:SUN:BZYB.0.1998-05-015./
[3]李鹏,刘贤,李源,等.咪康唑灌注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手术后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9):3.DOI:10.3969/j.issn.1007-1989.2005.09.013.
[4]沈永生.咪康唑治疗新生儿尿布疹1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00(3).DOI:CNKI:SUN:XCYY.0.2000-03-014.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咪康唑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