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3/8/16 10:08:07
背景[1-3]
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采用PCR技术,针对伞枝梨头霉的基因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技术对伞枝梨头霉的核酸进行体外扩增检测,在反应体系中含伞枝梨头霉核酸模板的情况下,PCR反应进行特异性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依据特异性扩增片段的结果,判断待检样品中是否含有猪细小病毒源性成分,实现检测结果的定性分析。
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
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使用方法:
一、样品DNA的制备
1.用自选方法纯化样品的DNA,本产品跟市场上绝大多数核酸纯化产品兼容。
2.如果有N个样品,则需要进行N+2个样品提取,多出的一个用作样品制备阳性对照管、另一个用作样品制备阴性对照管。如果用本试剂盒自带的DNA释放剂试用装。则按下面步骤操作:
3.配制溶液A工作液。以配制1mL工作液(足够10个样品)为例:在一干净塑料管中加入10uL溶液A成分一,20uL溶液A成分二和970uL超纯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可。溶液A工作液可室温放置,但在一周内用完,不要长期放置。一次检测一个样品需要100uL溶液A工作液,1mL工作液足够10个样品。如果待测样品数量为其他数字,配制的溶液A工作液的体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4.在标记好的N+2个离心管中,加入1-5mg固体样品(半粒芝麻大小)或5uL液体样品待测样品。在样品制备阳性对照中加入5uL阳性对照,在样品制备阴性对照中加入5uL水。
5.在每个管中加入100 uL溶液A工作液,确保固体样品被溶液淹埋,如果是液体样品则震荡混匀。
6.95℃保温10分钟。
7.待冷却到常温后加入10uL溶液B并混匀得DNA释放液。每个样品得到的DNA释放液足够进行50-100次PCR。
应用[4][5]
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可以用于传统豆糁的工艺优化与风味品质特征研究
豆糁是一种豫东传统的民间小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目前针对这一产品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由于是自然制曲、多菌种混合发酵,没有明确的菌种作为发酵剂,阻碍了豆糁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进程。本研究通过模拟高温发酵条件并检测发酵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发现10%盐浓度时发酵效果比较好。
模拟传统发酵日晒夜露方式的变温发酵,得出的结论是各主要成分的变化趋势与高温发酵、传统发酵一致,但是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优于单一的高温发酵,从而也说明传统发酵的优势。在变温发酵结束时,呈甜味和鲜味的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为20.39%和14.81%。另外也检测到传统发酵产品(DM)的pH为5.31,总酸为4.57%,蛋白质为25.24%,还原糖为8.10%,氨基态氮为1.79%,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甜味、苦味、无味的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14.77%、15.11%、59.12%和11.00%,四类游离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在发酵过程中基本维持不变。采用SPME-GC-MS鉴定传统发酵和变温发酵过程中以及高温发酵终产品的挥发性物质时发现醇类物质的含量比较高,而且传统发酵>变温发酵>高温发酵。
在传统发酵时醛类、酯类、呋喃类的百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酚类物质却是先减少后增加,酮类和含氮类的百分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高温发酵过程中,低盐浓度的豆糁在发酵结束时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最多;在变温发酵时,随着发酵的进行,醛类、醚类的百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酮类和呋喃类物质的百分含量却相反,对于醇类、酚类和含氮类物质的百分含量持续下降。
从而得出变温发酵基本能达到传统发酵的要求,但是其中风味、氨基酸的形成机理还有待研究。在不同的条件下制曲并取样,采用PCR-DGGE技术对其中的微生物菌群进行鉴定,样品中检测到的微生物有11种,米根霉、横梗霉属、伞枝梨头霉、葡枝根霉、淀粉霉、地霉属、异常威克汉姆酵母、假丝酵母、腊叶芽孢霉、粗糙链孢霉和溜曲霉,并得出自然制曲的微生物比较丰富。
参考文献
[1]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Tarag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by 16S rRNA sequences and DGGE analysis.Wenjun Liu;;Qiuhua Bao;;Jirimutu;;Manjun Qing;;Siriguleng;;Xia Chen;;Ting Sun;;Meihua Li;;Jiachao Zhang;;Jie Yu;;Menghe Bilige;;Tiansong Sun;;Heping Zhang.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11
[2]Classificat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of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y Peptides Derived from Food Proteins.H Iroyukifujita;;K Eiichiyokoyama;;Masaaki Yoshikawa.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0
[3]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raditional smoke-cured bacon(CSCB)with different fiber coatings using SPME.Ai-Nong Yu;;Bao-Guo Sun;;Da-Ting Tian;;Wan-Yun Qu.Food Chemistry,2008
[4]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etite Arvine wine.Claudia Fretz;;Susanne Känel;;Jean-Luc Luisier;;Renato Amadò.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5
[5]王涵欣.传统豆糁的工艺优化与风味品质特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伞枝梨头霉PCR试剂盒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