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3/4/10 8:46:55
背景[1-3]
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由PontenJ等建立,源于恶性神经胶质瘤。裸鼠皮下接种可成瘤。来自不同个体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118 MG(HTB-15)和U-138 MG(HTB-16)有着一致的VNTR和相近的STR模式。U-118 MG和U-138 MG细胞遗传学上很相似并有至少六个衍生标记染色体。这是1966年至1969年间J.Ponten和同事从恶性神经胶质瘤中构建的细胞株中的一株(其它包括ATCC HTB-14和ATCC HTB-16 and ATCC HTB-17)。1987年用BM-Cycline培养6周去除了支原体污染。
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培养步骤:
一.培养基及培养冻存条件准备:
1)准备MEM培养基;优质胎牛血清,10%;2mM L-谷氨酰胺;NEAA 1%;双抗,1%。
2)培养条件:气相:空气,95%;二氧化碳,5%。温度:37摄氏度,培养箱湿度为70%-80%。
3)冻存液:90%血清,10%DMSO,现用现配。
二.细胞处理:
1)复苏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入4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250px皿中,加入约8ml培养基,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
2)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对于贴壁细胞,传代可参考以下方法:
1.弃去培养上清,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润洗细胞1-2次。
2.加2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 EDTA)于培养瓶中,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2分钟,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并脱落,迅速拿回操作台,轻敲几下培养瓶后加少量培养基终止消化。
3.按6-8ml/瓶补加培养基,轻轻打匀后吸出,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4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液后吹匀。
4.将细胞悬液按1:2到1:5的比例分到新的含8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者瓶中。
注:次传代推荐传代比例为1:2,以后传代比例可根据客户需要自己决定。
3)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可进行细胞冻存。
应用[4][5]
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可以用于EMP1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行为
EMP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探究EMP1基因在人正常脑组织、人各个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1.通过Oncomine、TCGA、REMBRANDT和CGGA数据库,探究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级别的相互关系。
2. 收集人正常脑组织、人各个级别胶质瘤标本并制作石蜡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探究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级别的相互关系。
3. 收集人正常脑组织、人各个级别胶质瘤标本并提取组织标本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探究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级别的相互关系。
4. 通过TCGA、REMBRANDT和CGGA数据库,探究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
结果:1.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
1.1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究Oncomine数据库中人胶质瘤数据(Lee Brain 2006,Murat Brain 2008,Shai Brain 2003,Sun Brain 2006,TCGA Brain 2013),我们发现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
1.2通过分析TCGA、REMBRANDT和CGGA5数据库中人胶质瘤数据,我们发现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EMP1基因表达量上调。
1.3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本单位标本库中胶质瘤标本,我们发现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EMP1基因表达量上调。
1.4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本单位标本库中胶质瘤组织蛋白,我们发现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上调,且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EMP1基因表达量上调。
2. 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通过分析TCGA、REMBRANDT和CGGA5数据库中人胶质瘤数据,我们发现胶质瘤中EMP1基因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结论EMP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正相关,且EMP1高表达可作为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可用于胶质瘤患者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
参考文献
[1]WINDOW consortium:A path towards increased therapy efficacy against glioblastoma[J].Kulsoom U.Abdul;;Megan Houweling;;Fredrik Svensson;;Ravi S.Narayan;;Fleur M.G.Cornelissen;;Asli Kü?ükosmanoglu;;Emmanouil Metzakopian;;Colin Watts;;David Bailey;;Tom Wurdinger;;Bart A.Westerman.Drug Resistance Updates,2018
[2]Tumor Purity as an Underlying Key Factor in Glioma[J].Chuanbao Zhang;;Wen Cheng;;Xiufang Ren;;Zheng Wang;;Xing Liu;;Guanzhang Li;;Sheng Han;;Tao Jiang;;Anhua Wu.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7(20)
[3]EMP1,EMP 2,and EMP3 as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human cancer[J].Yi-Wen Wang;;Hong-Ling Cheng;;Ya-Rou Ding;;Lien-Hsuan Chou;;Nan-Haw Chow.BBA-Reviews on Cancer,2017(1)
[4]Glioma epigenetics:From subclassification to novel treatment options[J].Olga Gusyatiner;;Monika E.Hegi.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2017
[5]苗立峰.EMP1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行为[D].山东大学,2019.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