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发布日期:2023/1/28 14:42:03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是一种季铵盐防腐剂,用于许多非处方个人护理产品中:漱口水、牙膏、含片、鼻腔喷雾剂等。它也被用于局部抗感染产品中和药用防腐剂。
CPC更正式的名称是1-hexadecylpyridinium chloride,它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化学文献中。1944年,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泽维尔大学的药剂师C. Lee Huyck写了一篇关于CPC消毒特性的早期报道。
从危害信息表可以看出,CPC本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它在消费品中的浓度太低,不必担心。2020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Brian K. Shoichet、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Cambridge, MA)的Laszlo Urban及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被认为是惰性的药物添加剂(如CPC)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但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物质有毒。
然而,一些科学家对“quats”(工业上被称为季铵盐化合物)持怀疑态度。2000年代后期,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毒理学家Terry Hrubec和爱德华维亚骨科医学院(均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布莱克斯堡)在一项实验室研究中注意到,两种被认为安全的quat消毒剂导致了一些对照小鼠胚胎的缺陷。从那以后,她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了更多由quat导致动物缺陷的例子。
这些研究中没有任何一项涉及CPC;暴露于含quat的产品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在2020年三月,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证据表明,quat的累积造成了动物缺陷,美国加州公共卫生部门将这些物质添加到其生物监测项目中。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