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溴异氰尿酸在柑橘上如何使用?
发布日期:2022/1/10 13:49:07
氯溴异氰尿酸,也叫“消菌灵”、“菌毒清”,被广泛用于自来水公司、游泳池、医疗场所等使用的氧化性消毒剂,据说还能治疗香港脚。
农业上多使用50%氯溴异氰尿酸,它是一种广谱、高效、无公害及与环境相容的农药(消毒剂),兼有内吸和保护双重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杀灭危害作物的真菌、细菌、病毒,对作物疑难病害有特效。
杀菌机理
● 氯溴异氰尿酸喷施于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释放溴酸,在水中,次溴酸比次氯酸活性高4倍,有强烈的杀灭细菌、真菌的能力。
● 通过内吸传导释放次溴酸后的母体形成三嗪二酮和均三嗪,具有强烈的杀病毒作用。
● 不仅有强烈的预防和杀灭细菌、真菌及病毒能力,而且有促进作物营养生长等作用。
防治对象
柑橘:疮痂病、溃疡病、腐烂病、炭疽病等。
据我了解柑橘上氯溴异氰尿酸常用于防治溃疡病、青苔病。
氯溴异氰尿酸的优越特性
柑橘中病害发生复杂,通常是某一侵染力较强的真菌实现侵染,在植物体表造成创口后,其他真菌、细菌、弱性寄生菌再趁机通过伤口侵染,故大田中病害多是混合发作。氯溴异氰尿酸是对细菌、病毒、真菌均具有杀灭效果的成分,最适合防治复合型病害。
植物体表的蜡质层就像人类皮肤一样,对内部植物组织发挥保护作用,病害发生以后,蜡质层被病菌破坏,植物组织裸露。柑橘溃疡病爆发往往是因为风雨摩擦和潜叶蛾危害产生大量伤口给了病菌入侵的机会。
氯溴异氰尿酸对植物蜡质层无任何影响,故对植物使用安全。植物病斑出现后,蜡质层被破坏,氯溴异氰尿酸直接接触暴露的植物组织后,会快速导致病斑处最表层的植物细胞木栓化,即病斑处最表面的植物细胞不透水不透气,对病斑实际发挥封闭作用,有效阻止病斑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