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嘧司特钾的药理作用
发布日期:2020/10/21 8:45:43
背景及概述[1]
吡嘧司特钾系一种新型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白三烯等过敏尽可能症介质的释放,抑制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显著强于色甘酸钠,曲尼司特,国外临床口服给药用于防治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0.1%吡嘧司特钾滴眼液用于防治过敏性结膜炎,均收到良好疗效。
药理作用[2]
吡嘧司特钾对CAMP具有非竞争性的抑制作用,并且对CAMP依赖的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作用比色甘酸钠和曲尼司特均强。吡嘧司特钾还可抑制支气管周围组织嗜酸细胞的增多和嗜中性白细胞产生过氧化物。本品能强效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的释放,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和代谢。对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释放都有抑制作用,减轻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实验性哮喘。
药动学 [3]
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吡嘧司特钾后1~2h内达血浆峰值,4~5h自体内消除,血浆结合率96%。健康成人在两餐之间口服吡嘧司特钾单剂量2.5,5,10,20和40mg后吸收呈剂量依赖性。给药后1~1.7h血浆达峰浓度,半衰期为4~5h。健康成人服用吡嘧司特钾10mg,bid(早、午餐后服)连续3d,药物最低血浆浓度从d2起达稳态,在人肺组织中维持在有效浓度。
健康成人在两餐之间口服吡嘧司特钾单剂量2.5,10和40mg,24h后尿药排泄量达83.5%~87.7%。口服吡嘧司特钾10mg,tid(餐后)共7d,d8后药物的尿排泄率与口服吡嘧司特钾单剂量后的尿排泄率相似,表明本品无蓄积作用。尿代谢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共轭化合物。在1d滴眼试验中,以0.1%及0.5%的吡嘧司特钾滴眼液对健康成年男性(5人)进行每次2滴,1日4次滴眼时,吡嘧司特钾的血药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分别(2.8±0.7)ng·mL-1和1.0h及(9.7±2.2)ng·mL-1和1.0h。另外,最终滴眼35h后血浆中吡嘧司特钾浓度在可检出限(1.0ng·mL-1)以下。在1周连续滴眼试验中,以0.5%吡嘧司特钾滴眼液对健康成年男性(6人)进行1日4次,1周连续滴眼时,d1和d7的血浆中药物浓度变化相似,未见连续滴眼引起的蓄积。另外,最终滴眼35h后血浆中吡嘧司特钾浓度在可检出限(1.0ng·mL-1)以下。
临床研究[3]
临床研究比较0.1%溴芬酸钠和0.1%吡嘧司特钾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发现22例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在2种药物治疗1周后均能显著减轻眼部体征,但症状未得以改善。在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改善方面2种药物间无显著差异。10例患者(45.5%)选择溴芬酸钠认为其更有效,9例患者(40.9%)选择吡嘧司特钾,3例患者认为2种药物的效果无差异,提示溴芬酸钠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和吡嘧司特钾同样安全有效。10例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患者服用吡嘧司特钾10mg,bid,连续6个月可显著抑制严重的蛋白尿。
值得一提的是,吡嘧司特钾对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也有很好的效果。104例患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接受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的患者,自术前1周每日给予20mg吡嘧司特钾,持续用药至术后4个月,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于再狭窄引发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于再狭窄必须再次进行PTCA手术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主要用途 [2]
用于预防或减轻支气管哮喘发作,不能迅速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口服:成人10mg,bid,早、午或临睡前服用。
主要参考资料
[1] CN201510562792.6吡嘧司特钾片及其生产工艺
[2] 临床用药速查手册
[3] 特异性I型变态反应抑制剂吡嘧司特钾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吡嘧司特钾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