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11-十六烷烯醛的合成
发布日期:2025/2/11 9:56:30
介绍
二化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田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水稻害虫,在我国所有水稻种植区域均有分布,且对水稻整个生长周期都造成持续的危害。二化螟性信息素为顺-11-十六烷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的混合物,且3种物质的质量比大约为48:6:5。由于昆虫体内性信息素的含量极微,平均每头的含量约为10-10~10-8 g,这使得性信息素的使用和推广受到很大限制。而人工合成的方法是获得性信息素的最经济可行的方法。分子式为C₁₆H₃₀O,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顺-11-十六烷烯醛
合成
顺-11-十六烷烯醛可以由10-溴-1-癸醇、甲苯磺酸、二氢吡喃等为起始原料经过5步合成得到。
第一步:室温下,称取17.90 g的10-溴-1-癸醇和对0.15 g甲苯磺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加入70ml二氯甲烷溶剂,置于冰浴中,搅拌下缓慢滴入7.60g二氢吡喃,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2~16h。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正己烷萃取,合并有机层, 饱和食盐水盐析,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得到10-溴-1-癸醇四氢吡喃22.05 g ,产率 91%。
第二步:在氮气保护下,向双颈瓶中注入4 .20 g的1-己炔和100 ml无水四氢呋喃溶液,将反应瓶置于-78 °C中,缓慢滴滴入28 ml正丁基锂(2 .2 M正己烷溶液),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 h, 再加入1 .50 g碘化钠,滴入15 .00 g的10-溴-1-癸醇四氢吡喃,滴加完毕后,搅拌升温至80°C反应12~20 h,降至室温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分出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得到11-十六碳炔四氢吡喃12 .57 g,产率84%。
第三步:室温下,将55 ml甲醇溶液,2.30 g的11-十六碳炔四氢吡喃、0.0035 g氯化镍、0.54 g 硼氢化钠加入到反应瓶中,室温下搅拌反应35 min,反应结束后,减压抽滤,正己烷洗涤滤饼,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盐析,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浓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顺-11-十六碳烯四氢吡喃1.75 g,产率76%。
第四步:向溶解有0.21 g对甲苯磺酸的45 ml甲醇溶液中加入7.00 g顺-11-十六碳烯四氢吡喃,室温下反应16 h,减压浓缩除去大部分甲醇溶剂,再加入稀盐酸,正己烷萃取盐酸溶液层,合并有机层,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旋转浓缩得到顺-11-十六碳烯醇4.75 g,产率92%。
第五步:在圆底反应瓶中加入7.00 g氯铬酸吡啶酸盐和7 .00 g矽藻土,加入125ml二氯甲烷溶剂,搅拌使固体颗粒悬浮,再注6.00 g的顺-11-十六碳烯醇,室温反应4~12 h,反应结束后经快速柱层析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目标物顺-11-十六碳烯醛5.14 g,产率86%[1]。
参考文献
[1]娄大伟,刘彬,曾瑞昌.一种二化螟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醛的制备方法[P].吉林省:CN201911104758.9,2020-03-27.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顺-11-十六烷烯醛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