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叶菌唑 新闻专题 叶菌唑的抗菌机制和应用

叶菌唑的抗菌机制和应用

发布日期:2024/12/20 10:40:58

介绍

叶菌唑(Met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具有广谱、内吸性的活性,最初由Kureha公司在1986年研发。它具有低水溶性和低挥发性,能够在植物体内被较好地吸收和传导。它对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尤其是在禾谷类作物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叶菌唑.jpg

叶菌唑

作用机制

叶菌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主要针对真菌细胞中的CYP51基因,该基因编码的酶负责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C14α-脱甲基化步骤。它可以通过与CYP51酶结合,阻断了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细胞膜功能受损,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和细胞死亡。此外,它还能诱导轮枝镰刀菌内部的甘油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它能够引起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的氧化应激。这种氧化损伤和渗透压的变化共同作用,导致真菌细胞的死亡[1]。

抗性

小麦赤霉病菌对叶菌唑的抗性风险较低,但在离体条件下易产生抗性,且抗性水平较低,抗药性菌株的适合度下降。因此,叶菌唑可作为我国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但需做好其田间抗性监测,并建议与作用机制不同的药剂混合或交替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寿命[2]。

应用前景

叶菌唑80 mL/667 m2处理小麦长势较好,平均病穗率、平均病指均低于其他处理,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远高于其他处理,赤霉病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区,对赤霉病防效显著。同时,80 mL/667 m2处理小麦条锈病7天后病株率、病情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病株防效、病指防效远高于其他处理,条锈病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区,对条锈病防效显著。在小麦扬花期喷药,喷药后7天、14天观察,荃麦725生长均表现正常,表明叶菌唑对小麦的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使用80 mL/667 m2于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对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兼治条锈病的农药品种,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赫丹,徐剑宏,仇剑波,等.叶菌唑对轮枝镰刀菌的活性及作用机制[J].农药学学报,2023,25(02):353-363.

[2]张铭,张亚妮,李伟,等.小麦赤霉病菌对叶菌唑的抗性风险分析[J].农药学学报,2022,24(01):73-80.

[3]楚坤.叶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技推广,2024,(01):64-66.

分享 免责申明

叶菌唑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叶菌唑

¥询价

河南沃咖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31

叶菌唑

¥100

湖北博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24

叶菌唑防治小麦赤霉病

¥询价

湖北宝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5/01/24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叶菌唑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