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素的药理作用机制
发布日期:2024/4/11 9:54:35
大黄素,又称泻素,其化学名为1, 3, 8-三羟基-6-甲基蒽醌,属于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在大黄(Rheum palmatum L.)、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等中药材中含量丰富。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大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涉及肝癌、结肠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心力衰竭、心肌肥大、心肌梗死、心肌炎、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疾病,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也日益深入。
1、抗肿瘤作用
据报道,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继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患者数逐年增加。研究表明大黄素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细胞增殖、凋亡、上皮-间质转变、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活性。
2、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炎症是免疫系统保护生物体免受有害因素影响的生物反应,过度和不受控制的炎症与多种破坏性慢性疾病有关,多项体内外研究发现,大黄素在治疗和预防各种炎症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理作用。
3、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大黄素能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和抑制F-肌动蛋白聚合来抑制细菌入侵。大黄素8.75, 17.5, 35 mg/kg灌胃给药可减轻大肠埃希菌O1引起的肠道损伤并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丰度和抑制有害菌的丰度来改善小鼠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缓解腹泻。
4、心肌保护作用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多项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抑制心肌细胞死亡、抗心肌肥大等活性,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5、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大黄素具有神经保护活性,可以通过抑制神经细胞死亡和保护血脑屏障对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起到潜在的治疗作用。
6、肾脏保护作用
大黄素可通过调节circ_0000064/miR-30c-5p/大型多功能肽酶7(large multifunctional peptidase 7, Lmp7)轴减轻高葡萄糖诱导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外基质积累,达到肾脏保护作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预测发现,大黄素通过白细胞介素-17、MAPK等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靶点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7、骨保护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强度受损,增加人骨折的风险。研究表明,大黄素30 mg/kg灌胃给药10周,可通过抑制TRAF6、原癌基因蛋白等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改善炎症性肠病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症。
8、抗纤维化作用
肝纤维化的典型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大黄素可激活p53并通过p53/ERK/p38轴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MMP-1、MMP-9重塑细胞外基质以改善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