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胆囊上皮细胞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3/11/22 8:55:11
背景[1-3]
人胆囊上皮细胞是胆囊内壁的细胞,主要负责分泌黏液和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胆囊是一个小型的囊状器官,位于肝脏下方,与肝脏通过胆管相连。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以帮助消化脂肪。
人胆囊上皮细胞具有以下特点:
形态特征:人胆囊上皮细胞呈多角形或长方形,具有多个突起,核较大,核质比高。
生长特性:人胆囊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以在体外培养并传代。
功能特性:人胆囊上皮细胞具有分泌黏液和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此外,它们还参与胆汁的合成和分泌调节。
人胆囊上皮细胞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例如,可以通过体外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研究其分泌功能、增殖特性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利用人胆囊上皮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和毒性评价等实验。
人胆囊上皮细胞
人胆囊上皮细胞培养操作
1)复苏人胆囊上皮细胞:以下细胞培养冻存处理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以随货产品说明书为主。
将含有1 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4 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 rpm条件下离心3 min,弃去上清液,加1-2 mL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含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10 cm皿中,加入约8 mL培养基,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
2)人胆囊上皮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a、弃去培养上清,用不含钙、镁离子的PBS润洗细胞1-2次。
b、加1 mL消化液(0.25%Trypsin-0.53mM EDTA)于培养瓶中,使消化液浸润所有细胞,弃去消化液,将培养瓶置于37℃培养箱中消化1 min,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消化情况,若细胞大部分变圆并脱落,迅速拿回操作台,轻敲几下培养瓶后加少量培养基终止消化。
c、按6-8 mL/瓶补加培养基,轻轻打匀后装入无菌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4 min,弃去上清液,补加1-2 mL培养液后吹匀。
d、将细胞悬液按1:2比例分到新的含8 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者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3)人胆囊上皮细胞冻存: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时,可进行细胞冻存。下面T25瓶为例;
a、收集细胞及细胞培养液,装入无菌离心管中,1000 rpm条件下离心4 min,弃去上清液,用PBS清洗一遍,弃尽PBS,进行细胞计数。
b、根据细胞数量加入无血清细胞冻存液,使细胞密度5×106~1×107/mL,轻轻混匀,每支冻存管冻存1mL细胞悬液,注意冻存管做好标识。
c、将冻存管放入-80℃冰箱,24 h后转入液氮灌储存。记录冻存管位置以便下次拿取。
应用[4-5]
人胆囊上皮细胞可以用于纳米细菌对人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和机制探讨
在成功分离、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的基础上,研究纳米细菌对人胆囊上皮细胞的侵袭作用。
方法:寻找适宜的方法和合适的体外生长条件,行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胆囊上皮细胞。然后将实验分为两组,第一组将纳米细菌菌株Se90和人胆囊上皮细胞爬片混合培养,第二组为胆囊上皮细胞爬片空白对照组。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纳米细菌攻击后人胆囊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使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检测被攻击后细胞的存活和生长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纳米细菌于上皮细胞的空间位置关系;透射电镜下观察被纳米细菌攻击后的胆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使用钝性刮擦法,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在37℃、5%CO2、饱和湿度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内,成功地进行了人胆囊上皮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原代培养,并理想贴壁,制作了细胞爬片。纳米细菌菌株Se90与人胆囊上皮细胞爬片混合培养后,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纳米细菌侵袭细胞爬片后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被攻击的胆囊上皮细胞逐渐出现水肿,分离,随后细胞破碎,胞核溶解消失,此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凋亡小体形成。
将纳米细菌和胆囊上皮细胞爬片混合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含不同浓度纳米细菌混合培养液的上清液中四唑盐(MTT)的值,比较48和72、小时MMT结果,稍高浓度组(OD=0.02)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低浓度组的吸光度值(P<0.01);在72小时低浓度组(OD=0.005)比对照组吸光度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在48小时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纳米细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胆囊上皮细胞中,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胆囊上皮细胞内的细菌逐渐增多,直至进入汇集于胞核。在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发现,胆囊上皮细胞受到纳米细菌攻击以后,细胞表面丰富的微绒毛减少,细胞内线粒体肿胀明显,严重情况下细菌侵入细胞内部,造成细胞破裂坏死。
结论:适宜的方法和条件能有效进行胆囊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纳米细菌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胆囊上皮细胞并对其产生损伤作用,产生从大体形态到超微结构的一系列改变;且细菌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造成的损伤越严重;较短时间内(48小时内)被攻击的胆囊上皮细胞大部分的死亡方式是坏死而不是凋亡。
参考文献
[1]Role of interleukin-6 i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brain injury and behavioral dysfunction in neonatal rats.Y.Pang;;L.-W.Fan;;B.Zheng;;Z.Cai;;P.G.Rhodes.Neuroscience,2006
[2]Nanobacteria–propagating calcifying nanoparticles.E.O.Kajander.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2006
[3]ANTI-NANOBACTERIAL THERAPY FOR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AND PROSTATIC STONES:PRELIMINARY EXPERIENCE.DANIEL A.SHOSKES;;KIM D.THOMAS;;EYDA GOMEZ.The Journal of Urology,2005
[4]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on malondialdehyde as toxic molecule and biological marker of oxidative stress.Daniele Del Rio;;Amanda J.Stewart;;Nicoletta Pellegrini.Nutrition,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05
[5]张雷.纳米细菌对人胆囊结石形成的影响和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08.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人胆囊上皮细胞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