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与治疗
发布日期:2023/6/25 14:13:49
一、乳糖的作用
乳糖是人类和哺乳动物乳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母乳及乳制品中的乳糖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乳糖进入体内后在小肠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继而进入血液循环供人体利用。
二、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也称乳糖不耐受症,是指婴幼儿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因此,在食用或饮用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由于患儿的乳糖酶活性降低、缺乏甚至缺失,导致进入肠道的乳糖吸收不良,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生成气体和短链脂肪酸等,而大量气体引起腹胀等症状,未被消化的乳糖及其发酵产物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流入肠道的水分增加,引起腹泻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症。
婴幼儿多见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暂时性疾病,常继发于肠道各种感染性疾病、克罗恩病等,使肠绒毛受损伤而出现乳糖酶的缺乏,发生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待绒毛病变修复、能分泌足量乳糖酶后腹泻方能停止。
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个体差异很大,可产生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以及其他全身症状。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胀、肠绞痛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肠道运动减弱出现便秘。也有少部分患儿进食可耐受的一定量乳制品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具体与可耐受的量相关。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常见症状是腹泻,典型的粪便为黄色稀便,带泡沫及酸臭味,有奶块,少数有呕吐,还伴有腹胀和易哭闹,排便或经治疗后腹泻好转。症状持续时间长的患儿,甚至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出现贫血、佝偻病等疾病。
四、乳糖不耐受的治疗
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同时避免营养缺乏。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首要的治疗是针对原发病的医治。
急性期治疗:在急性腹泻期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乳糖不耐受存在量依赖性,因此减少乳糖摄入即可,无需完全避免摄入膳食乳糖。可以依据临床症状轻重采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目前市售无乳糖奶粉或水解蛋白牛奶均不含乳糖,系优质牛乳蛋白配方,能确保蛋白质的足量供应和良好利用,含有婴儿正常所需的全部矿物质和维生素。若未断奶婴幼儿腹泻无缓解,可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缓解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补充益生菌,益生菌制剂中多种益生菌与乳糖酶及乳糖有关系。乳酸菌可产生乳糖酶,同时可延缓胃排空速度,减慢肠转运时间;在牛奶中加入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制成发酵乳,乳糖含量明显减少;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能酵解乳糖,在酵解乳糖时只产酸不产气,不增加渗透压,同时增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吸收,有利于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乳糖不耐受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从理论上而言,补充乳糖酶是选择。乳糖酶的作用效果与乳糖的量、乳糖酶量及酶在胃肠道维持的活性有关,口服乳糖酶其部分活性会被胃酸破坏,但大多能起作用。
五、乳糖不耐受的护理及预防
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应掌握控制患儿进食量、进食时间等;母乳喂养患儿继续哺乳,但限制次数,暂停辅食。人工喂养患儿可喂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待大便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于腹泻明显的患儿,可予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治疗,避免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呕吐明显的患儿、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日常生活管理喂食如半乳糖、添加乳糖酶的奶粉,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在医生指导下予铁剂、钙剂、锌剂治疗,避免出现继发的贫血、佝偻病等。日常病情监测患儿家长应时时关注患儿腹泻情况,注意腹泻的颜色、形状、量、气味,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若有情况不佳及时就诊。
部分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预防,应在原发疾病诱发腹泻的早期,尽快治疗原发病,或者停用某些药物,及时减少腹泻对小肠粘膜造成的伤害,避免乳糖不耐受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