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5-氟脲嘧啶 新闻专题 5-氟脲嘧啶的作用机制

5-氟脲嘧啶的作用机制

发布日期:2023/3/8 9:14:19

5-氟脲嘧啶,英文名为5-Fluorouracil,是一种嘧啶类的氟化物,属于抗代谢抗肿瘤药,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核,干扰DNA合成。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头颈部鳞癌、皮肤癌、肝癌、膀胱癌等。5-氟脲嘧啶广泛用于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头颈癌的化疗。化疗缺乏肿瘤选择性,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消化系统以及皮肤不良反应;半衰期短(T1/2 = 10分钟) ,需要持续静脉输注。使用时需同增效剂四氢叶酸同时使用,不可口服,增加住院费用,影响生活质量。[1]

5-氟脲嘧啶性状图

图1 5-氟脲嘧啶性状图

作用机制

1957年由Duschinsky等合成,同年由Curreri及Ausfield首先试用于临床,C-F键特别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氟化物的体积与原化合物几乎相等,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5-氟脲嘧啶在体内先转变为氟尿嘧啶核苷及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它们进一步转变为相应的一 、二、三磷酸核苷和脱氧核苷。5-FUdRP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hmidylate synthetase,TS)活力,产生“无胸腺嘧啶死亡(thamihe-less death)”,使细胞增殖停止于S期(DNA合成期)而死亡。在体内还可代谢为三磷酸氟尿嘧啶,并以伪代谢物的身份参与RNA的合成,从而干扰RNA的正常生理功能。RNA中以rRNA含量最多,5-氟脲嘧啶参与RNA合成后,即可抑制内切酶催化反应,使rRNA前体物不能转变为正常及成熟的18S产物,mRNA的功能(包括转录及翻译功能)亦均受到干扰 。在肝及其他组织中可为二氢尿嘧啶脱氢酶(dihedrouridine dehydrogenase)首先代谢为5-氟二氢尿嘧啶(5-fluoro-dihydrouracil),而后进一步代谢为α-氟-β-丙氨酸(α-fuoro-β-alanine)、尿素及CO2(60%~80%)。5-氟脲嘧啶进入人体内后主要经肝脏代谢分解,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尿素。

剂量与用法

5-氟脲嘧啶作静脉推注与滴注所用剂量相差甚大,必须注意。推注剂量一般为每日mg~12mg/kg,连用3~5日,然后改用每次mg~10mg/kg,隔1~2日1次,疗程量5g~7g。亦有主张每周1次静注10mg~15mg/kg作为维持量。静滴,如每日用到15mg~30mg/kg时,每次滴注时间不得短于6~8小时,此量不能用于推注,以10日为1疗程。胸腹腔内注射0.75g~1g/次,5~7日1次。瘤内注射,如用于宫颈癌等,0.25g~0.5g/次,可以注射器直接应用,不必稀释。口服,0.15g~0.3g/日,分次服,疗程量10g~15g。此外,还可用5%~10%软膏或20%霜剂外敷。 

用药说明

5-氟脲嘧啶临床用于乳腺癌、消化道癌肿、卵巢癌及原发性支气管肺腺癌的辅助化疗和姑息治疗。5-氟脲嘧啶的主要毒性作用是侵犯胃肠道和血细胞生成系统。对肝功能有损害的病人(例如广泛肝转移),5-氟脲嘧啶应减量使用,对营养状况差的病人用药应谨慎。5-氟脲嘧啶与甲酰四氢叶酸或顺铂合用,其抗肿瘤疗效明显提高。本品与甲氨蝶呤亦存在相互作用,氟尿嘧啶用药在先,甲氨蝶呤用药在后则产生抵抗;反之,先用甲氨蝶呤,4小时~6小时后再用氟尿嘧啶则产生抗肿瘤协同作用。[2]

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痛及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或便血,应立即停药,给以对症治疗,否则可致生命危险。2 )骨髓抑制可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3) 注射部位可引起静脉炎或动脉内膜炎。

参考文献

[1] 5-氟脲嘧啶的说明书

[2] 孙燕, 管忠震. 奥沙利铂单药或与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联合应用治疗晚期大肠癌Ⅱ期临床试用报告[J]. 癌症, 1999(3):237-240

分享 免责申明

5-氟脲嘧啶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5-氟尿嘧啶

¥85

广州远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4/11/18

5-氟脲嘧啶

¥询价

湖北丽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24/11/18

5-氟尿嘧啶(5-氟脲嘧啶)

¥900

南京百慕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