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大鼠EGF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10/25 9:01:40
背景[1]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从成年雄鼠的颌下腺中提取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作用于外胚叶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强效的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多种表皮和上皮细胞的增殖。此外,EGF还可以抑制胃液分泌,并参与伤口的愈合。EGF通过一个名为c-erbB的I类酪氨酸激酶受体传导信号。该受体也结合TGF-a和VGF(牛痘病毒生长因子)。
重组大鼠EGF是一种分子量为6.2 kDa的球状蛋白,含有54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3个分子内二硫键二级结构为致密的的球状结构,其中约25%为β-片层结构,75%为无规则螺旋卷曲。温和胰蛋白酶处理后会在肽链第48至49位氨基酸残基之间断裂,1-48位氨基酸残基片段仍旧有生物学活性。来源于成年雄鼠的颌下腺细胞目的基因经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
1959年cohen等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时偶然发现小鼠颌下腺提取物可使小鼠提前开眼和门齿早萌,而后的研究中从颌下腺中提取物分离出一种活性因子,并证明其是一种低分子、对热稳定和不可透析的多肽。由于可直接刺激表皮的生长和角化,故命名为表皮生长因子。
应用及作用原理[2]
1.重组大鼠EGF可用于模型大鼠的临床研究。
重组大鼠EGF商品化冻干粉主要用于临床构建的各种大鼠模型的实验性治疗。用于研究酶动学、酶效学及其信号通路。EGF是一种广谱促分裂剂,可促进细胞的DNA、RNA、蛋白质及胞外大分子合成。
例如可促进鼠和人的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乳腺上皮细胞、角质细胞、心血管内皮细胞等的增殖。还可促进Hela细胞和SV40-3T3细胞等转化细胞的增值。在细胞培养中加入EGF的15h后DNA合成增加,在约22h达到峰值。实验证明EGF必须连续存在5h以上才能启动低水平的DNA表达。
2.作用机制[3]
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后,受体发生了二聚作用,二聚作用既包括两个同种受体分子的结合(同源性二聚作用), 二聚作用后是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作用。这些磷酸化的残基是募集适配蛋白和额外的酪氨酸激酶底物的结合位点。蛋白质在激活的受体复合物中相互作用刺激ras蛋白,导致磷酸化级联反应的发生和丝裂原激活蛋白(MAP)激酶的激活。
或者转录信号传导和激活、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Akt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APK)信号传导通路将被激活。这些信号通路依次触发基因转录,同时控制细胞增生、分化和生存的通路被激活。EGF信号通路有多重的生物学作用。
例如,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细胞的分裂和迁徙。EGFR也是多种受体通路的重要介体,起到信号会聚点的作用,能够将信号整和与多样化。例如,在应激、膜解聚作用和一些非生理性刺激物(包括氧化剂、放射线和烷化剂)的反应中,反向激活能诱导EGFR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并随后发生信号的转导。EGFR家族的成员在正常发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类肿瘤中经常过度表达并失去控制。
主要参考资料
[1]复合核苷酸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附92眼临床观察报告)[J]. 曹秉钧. 角膜病杂志. 1982(04)
[2]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J]. 徐永华.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86(02)
[3]表皮生长因子的作用[J]. 黄平. 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1988(06)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重组大鼠EGF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