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壬基酚 新闻专题 壬基酚的应用

壬基酚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0/10/22 21:04:06

背景及概述[1][2]

壬基酚(NP)粘稠性浅黄色液体。有轻微的苯酚气味。是3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220.35。相对密度0.94~ 0.95。沸点293~297℃。折射率 1.513。闪点148.9℃。不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溶于乙醇、丙酮、苯、氯仿和四氯化碳,也溶于苯胺及庚烷,不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壬基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用于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纺织印染助剂、润滑油添加剂、农药乳化剂、树脂改性剂的生产,已在欧盟水 框架指令中列为“优先有害物质”。

近年来,我国的 NP 产量急剧增加,很多河流水体及沉淀物甚至饮用水中均可检出。NP 是环境激素中毒性、最难被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对生物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而 NP 检测方法及其毒理学效应的研究对生态保护 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痕量 NP 等环境激素的样品预处理和测定方法已取得许多进展,除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仪器分析法外,生物分析法因其简易、快速、有效和特异性强等优势,成为 NP 检验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有效补充。同时,NP 对水生生物、哺乳动物等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了生物的存活、发育及生长,其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大量研究。

尽管如此,当前 NP 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含量检测 及单独毒性效应研究,未来研究重点还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发、优化更加快速、高效、简便、易自动化 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及检测方法;

(2)由于 NP 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现有检测方法还不能较好地反映 NP 对人 体的潜在危害,NP 与其他多种环境激素的联合毒性 研究将成为环境激素毒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3)NP 的环境归趋和降解、去除机制也成为当前 NP 的研究热点之一。

结构

制备[3]

以苯酚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作用 下,与壬烯进行烷基化反应,可制得[1]。壬烯通 常是由三聚丙烯制备。酸性催化剂是由磷酸/硅藻土或磷酸/二氧化硅组成,也可采用三氟化硼。苯酚与三聚丙烯在70℃下反应,再在100℃ 下进入第二反应器继续反应,可制得壬基酚。

应用[2]

壬基酚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及中间体,与环氧乙烷缩合,可制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这是 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于洗涤剂、增湿剂、纺织抗静电剂、油田破乳剂、润滑油添加剂、橡胶助剂及树脂改性剂;制造防腐剂、着色剂、浮选剂及增塑剂;如果与硫酸或磷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酯及磷酸酯而成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毒性[2]

NP 是雌激素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可对生物的存活、发育、生长造成重要影响,并随着食物链由低向高传递从而对人体产生一定 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1. 内分泌毒性:研究表明 NP 可损伤大鼠 胰腺胰岛 β 细胞,可刺激胰岛 α 细胞增生,并且血糖浓度明显增高,同时,NP 可造成胰腺内分泌功能减低。

2. 生殖毒性:研究表明 NP 对鱼类具有一 定的雌激素活性,且 NP 的生物累积性和雌激素活性 在产生时间和活性数值方面均是同步和呈正相关的。

在日本比目鱼体内,NP 染毒可以诱导 P450 芳香化酶 mRNA 表达并抑制苗勒管抑制物基因 MIS mRNA 的 表达,从而对生殖腺性分化期的幼鱼发挥雌激素样干扰作用。

NP 可对雌性大鼠的生殖系统造成影响,其机制可能是使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下降,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和类固醇激素的抑制,造成排卵抑制及生殖功能障碍。

有研究表明,NP 对玫瑰无须鲃的雌、雄性腺均具 有毒性效应,干扰了精卵的发育成熟。NP 对小鼠睾丸的毒性损伤机制之一是诱导生精细 胞凋亡。

3. 神经毒性:采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分子 水平探索 NP 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NP 染毒促使 F1 代 2 日龄雄性大鼠脑组织中硬脂酰辅酶 A 脱氢酶 (SCD)基因表达下调,导致 SCD 合成减少,可直接干 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从而影响神经元膜的 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NP 能通过下调 Ensa 基因(编码 α-Endo-sulfine 蛋白,主要在脑、肌肉和内分 泌组织中表达),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脑的发育和功能;NP 还可能通过下调 CYP3A3 基因(属细胞色素 P450 超家族成员)干扰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降解,从而影响脑的发育和功能。

因此,NP 对发育中脑组织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通过干扰细胞 的离子通道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降低神经递质受体功能,最终影响神经元 的发育、分化。

4. 免疫毒性:NP 对小鼠以及鲫鱼都具有潜在的免 疫毒性。有研究表明,小鼠用1‰的 NP 喂食 30 d 后,其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活力下降,吞噬功能 减弱。由于酸性磷酸酶是巨噬细胞激活的可靠指标之一,由此推断 NP 可以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进而抑制其免疫系统功能。

此外,NP 也能对雌性大鼠脾脏及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可引起免疫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NP 在低浓度(0.005~5 mg/L)下对鲫 鱼巨噬细胞增殖表现出明显的诱导作用,而在高浓度(500~1 000 mg/L)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 NP 在低剂量时表现出与天然雌激素相似的作用,表现为内分泌干扰作用机制,而在高剂量时主要表现为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化学发光法测试结果表明,NP 在 5~ 500 mg/L 范围内对鲫鱼巨噬细胞呼吸暴发也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体外巨噬细胞增殖试验和巨噬细胞呼吸暴发试验证明,NP 对鲫鱼具有潜在的免疫毒性,但 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5. 生态毒性:通过赤子爱胜蚓对 NP 的 滤纸接触法毒性试验,从分子水平揭示了 NP 对蚯蚓 组织的毒性影响。随着 NP 质量浓度的增加,球形棕囊藻的生长速率、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光合色素质量浓度以及光能转化效率(Fv /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

6. 对酶活力的影响:乙氧基-异酚恶哇脱乙基酶 (ER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解毒酶,在外源毒物的转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较低浓度(0.10、0.33 mg/L)的 NP 均可升高 EROD 和 GST 的活力,高浓度(1 mg/L)的 NP 可 抑制两种酶的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防止氧化损伤 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

暴露于 NP 中的扇贝个体的 SOD 和 CAT 活力经历了诱导和抑制 2 个应激阶段,低浓度处理组 (0.05、0.10 mg/L) 中的 SOD 和 CAT 活力均在暴露 6 h 后有所升高,高浓度(0.40、0.80、1.60 mg/L)NP 作用于 扇贝 48 h 后,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使酶活力 受到抑制。这些酶均可作为早期 NP 污染的预警指标。

7. 其他毒性:研究 NP 对黑斑蛙血 浆渗透压以及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NP 对黑斑蛙红细胞具有遗传毒性,同时,可导致血浆和血细胞的渗透压增高;较高浓度的壬基酚对泥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主要参考资料

[1] 实用精细化工辞典

[2] 张诺, 贾瑞宝, 孙韶华, 等. 壬基酚的检测及毒理学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 30(4): 362-365.

[3] 达力;达兴;蒋超. 一种壬基酚的精制方法. CN201310213195.3,申请日20130531

分享 免责申明

壬基酚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壬基酚

¥询价

湖北科沃德化工有限公司

2024/04/24

壬基酚

¥询价

山东金悦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4/04/24

壬基酚

¥18

济南世纪通达化工有限公司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