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相关介绍
发布日期:2019/11/2 13:16:10
【概述】
地塞米松磷酸钠又叫氟美松磷酸钠,中文名称1,4-孕二烯-9α-氟-16α-甲基-11β,17α-二醇-3,20-二酮-21-磷酸酯二钠盐,是一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属于甾体激素类物质。在临床上疗效高、副作用小、用途广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术后呕吐、眼部疾病、关节紊乱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曾被誉为“皮质激素药物之王”。
【理化性质】
从性状上来看,纯净的地塞米松磷酸钠产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无臭,味微苦;在空气中有较强的吸湿性。 本品在水或甲醇中溶解,在丙酮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41图)一致。
3、本品显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4、取本品约40mg,加硫酸2ml,缓缓加热至发生白烟,滴加硝酸0.5ml,继续加热至氧化氮蒸气除尽,放冷,滴加水2ml,再缓缓加热至发生白烟,溶液显微黄色,放冷,滴加水10ml,用氨试液中和至溶液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加少许活性炭脱色,滤过,滤液显钠盐与磷酸盐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药理毒理】
1、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噬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情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本品还降低免疫复核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制备方法】
1.地塞米松磷酸酯的制备 三口烧瓶中加入地塞米松,加入重蒸的四氢呋喃,降温,向其中缓缓加入焦磷酰氯,保持温度不变,加入完毕后反应1h,而后用水稀释,升温到60℃左右,向其中加入一定量Na2CO3至无气泡放出,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反应,过滤,分层,下层水溶液在50℃下旋蒸至无明显气泡。向其中滴加盐酸,析出白色沉淀,用盐酸洗涤三遍后,烘干。
2.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制备 向反应瓶中加入地塞米松磷酸酯和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滴加1mol/L NaOH-甲醇溶液,调节至pH为9左右,继续搅拌反应1h,完成后滴加至pH为9.3,减压蒸馏至近干,加入丙酮搅拌1h,在冰箱中静置8h,取出用丙酮洗涤,过滤后将固体在70℃烘箱中烘干10h得到产物地塞米松磷酸钠。
图1为地塞米松磷酸钠生产工艺流程图
【临床用途】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等作用,可用于感染性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等过敏。
【适应症】
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用法用量】
一般剂量静脉注射每次2-20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小时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小时。还可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首剂静脉推注10mg,随后每6小时肌内注射4mg,一般12-24小时患者可有所好转,2-4天后逐渐减量,5-7天停药。对不宜手术的脑肿瘤,首剂可静脉推注50mg,以后每2小时重复给予8mg,数天后再减至每天2mg,分2-3次静脉给予。用于鞘内注射每次5mg,间隔1-3周注射一次;关节腔内注射一般每次0.8-4mg,按关节腔大小而定。
【注意事项】
轻度外眼感染无须加用激素。严重的细菌性角膜炎,在高效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适当配合使用。眼部真菌感染禁用。病毒感染、浅层和溃疡型禁用,实质性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适量应用并与有效抗病毒药物合用。
【主要参考资料】
[1]邓惠尹. 地塞米松磷酸钠多晶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周遂. 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合成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3]党绍春. 地塞米松磷酸钠无菌粉的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