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
网站主页 > 丁酸异戊酯 > 丁酸异戊酯

丁酸异戊酯

供应商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

丁酸异戊酯天然存在于香蕉、苹果、草莓、椰子油、可可豆、葡萄等许多水果和熏衣草油和桉树油等精油中。

无色或浅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有强烈的果香香气,稀释后具有杏子、香蕉、菠萝样的香韵。此外还有巧克力、白兰地酒、老姆酒样的味道。相对分子质量158.23。相对密度0.8642。熔点-73.2℃。沸点179℃。闪点 65℃。折射率1.4110。难溶于水、丙二醇和甘油,溶于乙醇、精油、合成香料、乙醚及大多数非挥发性油。大鼠经口 LD5012210mg/kg。
由丁酸与异戊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经酯化反应而制得。可用作醋酸纤维素的增塑剂,食品的果味香料,也可用作溶剂等。

【英文名称】iso-Pentyl butyrate;Isoamyl butyrate;Isopentyl butyrate ;3-Methylbutyl butanoate
【别名】丁酸3-甲基丁酯
【编码】GB I1454; FEMA 2060

【毒性】根据RIFM提供的资料,丁酸异戊酯的急性毒性数据: 口服LD50> 5g/kg(大鼠),皮试LD50>5g/kg(兔子)。

【主要用途】
丁酸异戊酯广泛用于食用香精配方中,主要用以调配杏、香蕉、草莓、桃子、巧克力、奶油等香型香精。
1,香料,我国GB2760—19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可以配制香蕉、梨、菠萝、苹果、杏和樱桃等果香型香精;用作溶剂及萃取剂,用于医药及香料业;用作醋酸纤维、喷漆和涂料的溶剂;增塑剂原料等。
2,用于日化香精配方中,用量在2%以内。IFRA没有限制规定。
3,丁酸异戊酯被FEMA认定为GRAS,FEMA编号2060,并经FDA 批准食用,欧洲理事会也将其列入可用于食品中而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人造食用香料表中,并确定其在食品中的用量水平为 100mg/kg(口香糖除外),其ADI值为0.5mg/kg。 


【制备方法】
丁酸异戊酯可由丁酸与异戊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得,所使用的异戊醇通常自发酵法生产酒精的副产物杂醇油中分离获得的。
以正丁酸和异戊醇为原料,在催化剂硫酸的存在下,进行酯化反应,可得丁酸异戊酯粗品。取出油层,洗涤,减压精镏,可得精制。

【鉴别方法】

取本品1mL,加10%的氢氧化钾溶液5mL,在水浴中边摇混边加热,这时水果香气消失,发出异戊醇的气味,冷却后,将此溶液加硫酸溶液 (1+20) 至酸性时,发出丁酸的气味。

【毒理学依据】

1. GRAS FEMA 2060;FDA 172.515。

2. ADI 0~3mg/kg(FAO/WHO,1994)。

【使用】

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 我国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1996) 规定: 可按生产需要适量用于配制各种食品香精。

(2) FEMA规定: 最高参考用量为软饮料,13mg/kg;冰淇淋、冰制食品,34mg/kg; 糖果,79mg/kg;焙烤食品,51mg/kg; 胶冻布丁,60mg/kg; 胶姆糖,570mg/kg。

(3) 实际使用参考: 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精,在许多香型如杏、香蕉、樱桃、草莓、桃等香精中,使用的比例较大。也可用于奶油、奶油司考其、巧克力等香精中。糖果中其用量为0.008%,用于胶姆糖可高达0.055%。

质量标准

项 目 指 际
QB/T 3788—99 FAO/WHO (1979) FCC(ⅣSuppl.-1) EOA
香气 果香,类似生梨香气 强烈的特征果香 果香 强烈的特征果香
色状 无色透明液体,

 

色泽≤No.4色标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相对密度 (25/25℃) 0.861~0.864 0.863~0.867

 

(20/20℃)

0.860~0.864

(25/25℃)

0.868~0.878 0.860~0.864
折射率 (20℃)

 

沸程/%

1.4090~1.4130

 

175~183℃≥95

1.409~1.414

 

1.400~1.404

 

1.409~1.4140

 

酸值 ≤

 

含酯量/% ≥

1.0

 

98.0

1.0

 

98

1.0

 

98.0

1

 

98

溶解度 (25℃) 1mL本品溶于4mL

 

70%乙醇中

1mL溶于4mL

 

70%乙醇中

1mL溶于≥

 

4mL70%乙醇中

砷 (以As计) /% ≤

 

重金属 (以Pb计)/% ≤

0.0002

 

0.001

 

 

 

 

参考资料:

刘树文 编著.合成香料技术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第402-403页.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编著;刘志皋 主编.食品添加剂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第381-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