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 性质
熔点 | -189.2 °C(lit.) |
---|---|
沸点 | -185.7 °C(lit.) |
密度 | 1.784(0℃) |
蒸气密度 | 1.38 (21 °C, vs air) |
溶解度 | 微溶于H2O |
形态 | 无色气体 |
颜色 | 无色 |
水溶解性 | 33.6mL/1000g H2O (20°C) [KIR78]; Henry’s law constants, k×10?4: 3.974 (25.0°C), 5.359 (65.1°C), 5.342 (91.1°C), 3.812 (222.7°C), 2.541 (267.3°C), 1.870 (287.9°C) [POT78] |
Merck | 13,788 |
介电常数 | 1.5(-191℃) |
稳定性 | 稳定的。惰性。 |
LogP | 0.740 (est) |
CAS 数据库 | 7440-37-1(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学物质信息 | Argon(7440-37-1) |
EPA化学物质信息 | Argon (7440-37-1) |
氩 用途与合成方法
氩(Argon)元素的化学符号是Ar,原子序是18,位在周期表的第18族,是一种稀有气体。氩占大气体积的0.934%(9340 ppmv),是地球大气层第三多的气体,是水蒸气的两倍以上(平均4000 ppmv左右,但变化很大)、二氧化碳(400 ppmv)的23倍之多、氖(18 ppmv)的500倍以上。氩是地壳含量中最丰富的惰性元素,在地壳中占了0.00015%。已知的氩的同位素共有14种,包括氩33至氩46。地球大气中大部分的氩元素是氩-40(由地壳中的钾-40衰变而来)。氩-36是宇宙中最为常见的氩同位素,因为它是最容易由超新星核聚变产生的产物。
氩(来自希腊语ἀργόν,带有懒惰或无效的意思),命名是参考它的化学活性。这个第一个被发现的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令命名者印象深刻。
1785年,亨利·卡文迪什怀疑稀有气体是组成大气的一部分气体。1849年,在伦敦大学学院, 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和威廉·拉姆齐透过移除了氧气、二氧化碳、水以及氮的干净空气样本,使氩第一次从空气里被隔绝出来。他们已经确认从化学化合物生成的氮比大气中的氮还要轻0.5%,差异细微,但已足够重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几个月。他们做出了结论:空气中还有另一种气体与氮气混和在一起。
氩气在1882也被H. F. Newall和沃尔特·诺尔·赫特利的研究偶然发现。他们发现新的发射光谱,并没有符合在当时已经知道的元素。 直到1957年,氩的化学符号一直是"A",之后被改为"Ar"到现在。
氩是地球上第56最丰富的元素。它是大气中所有稀有气体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实际上,氩气的唯一来源是大气,在大气中,氩气的体积略低于1%。
当需要惰性气氛时使用氩气。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惰性气体混合使用,以填充电灯泡,荧光灯管,激光器等。通过替换白炽灯泡中的氧气,可以防止氧气腐蚀灯泡的细丝。它也被用作焊接时的非氧化性气体和钢的脱碳剂,以及用于在其中生长半导体晶体的惰性气氛。
氩气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最常见的是通过液体空气的分馏。氩气是这种大规模商业化过程的副产品。在分馏过程中,氩气在固定的温度下沸腾。然后将其收集并通过木炭纯化,以滤出氦气和其他气体,从而产生大量的氩气。
氩是无毒的,但作为一种窒息性气体,它可以通过取代肺中的氧气而窒息。氩的蒸气可能引起头晕甚至窒息。
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4g/20℃ 当将一燃烧的木片放人垂直的盛满氩的试管中时应即熄灭。 氩气本身无毒,但在空气中还有高浓度的氩气时,即有窒息作用。
从合成氨尾气中提取氩 可分为合成后排放尾气的低温分离和合成气进入合成塔前的液氮洗涤低温分离两大类。低温分离工艺原料气经净化、部分冷凝或精馏分离氢氮气、甲烷的分离及氩、氮混合物的分离,即可制得99.999%的纯氩。
安全信息
安全说明 | 38 |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006 2.2 |
WGK Germany | - |
RTECS号 | CF2300000 |
F | 4.5-31 |
DOT Classification | 2.2 (Nonflammable gas) |
危险等级 | 2.2 |
毒害物质数据 | 7440-37-1(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