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近平滑念珠菌 新闻专题 近平滑念珠菌概述及其致病性

近平滑念珠菌概述及其致病性

发布日期:2020/10/25 9:01:40

概述【1】

近平滑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性真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在拉美、加拿大、欧洲和亚太的部分地区,近平滑念珠菌目前已经成为第二或第三常见的侵袭性致病念珠菌。国内的报道发现近平滑念珠菌血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有研究一家医院四年间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率由8.0%升至13.4%,虽然白念珠菌仍是引起临床感染的主要真菌,但其构成比下降,而近平滑念珠菌的构成比四年间增加了6.7%,成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

镜下结构【1】

1.在SDA平板上,芽生孢子较小,也可较大,呈圆至长卵圆形(2.4~4×3~8um)。

2玉米一吐温琼脂25℃生长1~2 d,形成细长假菌丝,可见芽生孢子沿着假菌丝生长,单个或数个成簇。

致病性【2】

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是机会致病菌,可以导致皮肤和指甲感染,另可引起心内膜炎、眼内炎和真菌血症,是真菌性心内膜炎的第二位致病真菌(位是白念珠菌)。与其他非白念珠菌相比,其独特之处:

①死亡率较低,它易于在全胃肠外营养液中生长;

②在导管及其他植入装置中形成生物膜;

③通常定植在皮肤的表面而不是黏膜,易通过手部在院内传染;

④更易累及病情危重的老年人和新生儿。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对棘白菌素类药物敏感性降低,推荐对引起血流感染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流行病学【2】

近平滑念珠菌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念珠菌属的物种,与白念珠菌常从人类黏膜中分离出来不同,身体皮肤表面是近平滑念珠菌做主要的分离部位。这可能也是近平滑念珠菌容易机会性自身感染的原因,同时,借由医疗相关人员的手部皮肤接触,近平滑念珠菌也可进行院内局部传播。它会引起基础免疫低下的住院患者出现高感染率和死亡率。

从近平滑念珠菌的分离部位来源看,血液都是近平滑念珠菌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另外从感染人群分析来看,近平滑念珠菌是低体重新生儿的最常见血流感染病原体。分析显示由于新生儿皮肤黏膜和胃肠道保护屏障不完善且极易损,造成近平滑念珠菌极易定植,另外中心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以及抗生素使用可能才是新生儿易患近平滑念珠菌血症的主要因素。其次,由于近平滑念珠菌在高脂营养液中具有较好生长能力和对置入性导管等医疗装置的易亲和力,临床上也常见于导管相关感染或进行静脉高营养的患者。

菌株毒力【2】

针对近平滑念珠菌的毒力研究较少,现有的许多研究都是基于以前对白念珠菌毒力的了解所进行的。目前所知近平滑念珠菌明确的致病毒力主要包括粘附宿主细胞、生物膜的形成和分泌胞外水解酶。

参考文献

[1] 卢洪洲,钱雪琴,徐和平主编,医学真菌检验与图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第62页

[2] 刘焱斌,吕晓菊,近平滑念珠菌的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03,第35页

分享 免责申明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近平滑念珠菌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