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尿酸铵 新闻专题 尿酸铵结石的分类

尿酸铵结石的分类

发布日期:2022/11/28 13:47:58

尿酸铵结石属于尿酸类结石。其形成可能与饮食中富含酸性嘌呤、缺乏磷以及低液体摄入量有关。也可因频发腹泻所致,频发腹泻可使尿中尿酸和铵的浓度浓缩。在巴基斯坦,约40%的结石核心中含尿酸铵,在阿富汗占43%,尼泊尔占59%,法国仅占11%。这类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区域性多因素有关包括低磷饮食、慢性腹泻。膀胱结石在发达国家比较少见,主要成分为鸟粪石。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成分为尿酸铵。它的形成机制和生化解释仍然不明,但是结石的形成与营养不良、低动物蛋白摄入和维生素A缺乏有关。在这些高发地区,多采用母乳喂养,这与牛奶相比,磷含量比较低。这种低磷饮食会导致尿中铵的高排泄。

尿酸铵结晶的性状图

尿酸铵结石根据形态可分为两大类:

I型晶体较大,淡黄色,具有针状结构并且比较混乱,混有磷酸铵镁成分,这通常与尿路感染有关。尿酸铵通常只在尿中尿酸和铵都过饱和的情况下才出现(PH中性到碱性)。在体外,正常尿液被感染后可以形成磷酸铵镁结石,而在尿酸过饱和的尿中,同样处理后可形成磷酸铵镁/尿酸铵混合结石。这种成分符合I型分类,一般认为在强碱性环境里迅速形成大的、结构紊乱的晶体。

II型结石的晶体较小、呈椭圆形。有时与一水草酸钙混合。II型结石是在无菌尿液中发生。Karachi等人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具有低热量、低蛋白、低维生素A和低磷饮食的实验组,发现形成膀胱结石的患者尿磷较低。在泰国也有类似报道。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结石患者并没有尿路感染。

在工业化国家里,成人无菌尿中形成尿酸铵晶体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体外试验显示,在尿液PH6.2,尿酸浓度达7.4mmol/L和铵离子达100mmol/L时,可以形成尿酸铵晶体。当尿PH为5.7时,通常形成尿酸晶体,除非铵离子浓度极高。体内实验显示,提高摄入富含嘌呤代谢物从57g/d到142g/d时,尿PH从6.7±0.5至5.8±0.7,而尿酸和铵离子分别从3.5±0.4提高到6.6±1.0mmol/L和从26±6提升到52±14mmol/L。理论上,尿量低到500-600ml时,可能满足尿酸铵晶体形成的条件。因此,高动物蛋白摄入和低尿量可以会引起尿酸铵结石形成。膀胱结石在发达国家比较少见,主要成分为鸟粪石。而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成分为尿酸铵。它的形成机制和生化解释仍然不明,但是结石的形成与营养不良、低动物蛋白摄入和维生素A缺乏有关。在这些高发地区,多采用母乳喂养,这与牛奶相比,磷含量比较低。这种低磷饮食会导致尿中铵的高排泄。

另外与代谢或高尿酸饮食引起的持续或频发高尿酸尿有关。尿中高浓度的铵离子为必须,可能与慢性尿路感染有关,特别是在结石周围层发现磷酸钙成分时。有实验证明在无菌、正常浓度铵离子,饱和尿酸的尿液中,在任何PH条件下都不会形成尿酸铵结石。然而如果尿PH和铵离子因为有解尿酶细菌感染而明显提高,就会形成尿酸铵结石。

二十世纪上半叶,尿酸铵结石在欧洲非常普遍。现在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与尿中尿酸和铵含量过高有关。有几方面因素:(1)尿路感染,这种结石成分多为尿酸铵和磷酸铵镁混合成分。(2)低磷饮食导致尿磷低下,引起无菌尿中的磷酸铵镁结石。后一种情况与低磷饮食、低液体摄入有关。尿酸铵和尿酸在不同PH时有不同的溶解度,所以各种情况下治疗方法也有不同。

尿酸盐在未形成结晶前,即使在过饱和尿液中依然可以溶解,但是一但沉淀形成,即使降低尿中尿酸盐和铵浓度,也不能停止继续沉淀。研究显示在对大鼠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后,容易形成尿酸铵结石,肝内门-腔静脉分流后可以增加尿酸、枸椽酸和铵的排泄。在体外,药物不能溶解尿酸铵结石。通过降低PH可以提高尿酸铵溶解度,但是形成尿酸沉淀的风险加大。在高PH时,尿酸盐呈稳定状态。

分享 免责申明

尿酸铵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6009-66-1 尿酸铵

¥询价

陕西缔都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