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钌水合物在高熵氧氟化物中的应用及电催化析氧性能研究
发布日期:2025/3/19 9:16:27
研究背景
在当今能源领域,寻找高效的电催化材料对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至关重要。二氧化钌水合物作为一种关键原料,在新型高熵氧氟化物的合成及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中展现出独特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为能源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二氧化钌水合物(Ru, 75%)在实验中被用作合成高熵氧氟化物(HEOFs)的重要原料之一。
二氧化钌水合物
实验
研究人员将二氧化钌水合物与 MgF₂、MnF₂、ZnF₂、CoF₂等金属氟化物,按照不同摩尔比(x:y = 3:1,2:1,1:1),通过机械化学合金化法进行球磨,时长为 6 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水合氧化钌与其他原料发生反应,成功制备出一系列如 [RuO₂]ₓ[MgMnZnCoF₂]ᵧ的金红石结构高熵氧氟化物。
性状表征
对合成的含 [RuO₂] 的高熵氧氟化物,尤其是 [RuO₂]₃[MgMnZnCoF₂]₁,研究人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材料表征与分析。利用XRD 分析发现,[RuO₂]₃[MgMnZnCoF₂]₁具有金红石结构,且为单相,其晶体结构与RuO₂相似。通过SEM、HR - TEM、SAED、HAADF - STEM、EDX 以及 ICP - AES 等多种表征手段进一步证实,该材料呈现纳米颗粒团聚的形貌,其中各元素不仅存在且分布均匀,金属原子比例也与理论值相符。XPS 分析结果显示,在 [RuO₂]₃[MgMnZnCoF₂]₁中,Ru的氧化态高于RuO₂,而其他金属(Mg、Mn、Zn、Co)的价态有所降低,同时F和O元素的结合能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微观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变化,为材料在电催化反应中的性能表现奠定了基础。
电性能表征
在电催化析氧反应性能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在1M KOH电解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测试手段,对二氧化钌水合物制备的[RuO₂]ₓ[MgMnZnCoF₂]ᵧ和RuO₂的电催化 OER 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惊喜,[RuO₂]₃[MgMnZnCoF₂]₁展现出优异的 OER 活性。当达到 10 mA/cm² 的电流密度时,其过电位仅为240 mV,明显低于RuO₂的291 mV。在1.55 V(vs RHE)的电位下,[RuO₂]₃[MgMnZnCoF₂]₁的比质量活性高达537.1 A/gRu,约为RuO₂(70.5 A/gRu)的 7.6 倍。这表明在高熵氧氟化物结构中,水合氧化钌参与形成的材料在电催化析氧反应中具有更高的效率。此外,[RuO₂]₃[MgMnZnCoF₂]₁还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经过 50 h 的计时电流测试和 5000 次循环伏安测试后,其 OER 活性依然稳定,极化曲线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为该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深入探究二氧化钌水合物制备的[RuO₂]₃[MgMnZnCoF₂]₁性能提升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和计算。通过计算Tafel斜率发现,该材料的Tafel斜率更小,意味着其OER催化动力学更有利。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表明,[RuO₂]₃[MgMnZnCoF₂]₁的电荷转移电阻更低,这有利于电子转移。利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得到,该材料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更大,能够在反应过程中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活性。此外,DFT计算结果显示,多阳离子和阴离子元素掺入到 [RuO₂]₃[MgMnZnCoF₂]₁的晶格中,降低了OER反应的能垒,进一步促进了OER动力学。
结论
二氧化钌水合物在合成金红石结构高熵氧氟化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且所制备的含 [RuO₂] 的高熵氧氟化物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电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实现更高效的绿色氢生产电催化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望推动能源领域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1]。
参考文献
[1]Qi, Shengliang; Zhu, Kaixin; Xu, Ting; Ma, Weiguang; Zong, X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 vol. 102, p. 253 - 262]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二氧化钌水合物 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