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2/6/15 9:28:41
背景及概述[1]
(R)-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是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3-氨基吡咯烷衍生物。具有光学活性的3-氨基吡咯烷及其衍生物是合成手性药物或农药的关键中间体。
制备[1]
100mL烧瓶中,加入5.0g(R)-3-(叔丁氧羰基-氨基)-吡咯烷(4)和20mL甲醇,搅拌至完全溶解,降温至15~20℃,滴加4.5g氯化亚砜,滴完常温下反应6~9个小时,TLC跟踪,反应完毕后,加入20mL乙酸乙酯,降温至0~5℃,过滤,干燥,得(R)-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5)3.9g,化学纯度99.7%,光学纯度99.8%e.e.,收率91.9%。
1H-NMR(300MHz,D2O,ppm):δ1.82-2.02(m,1H),2.19-2.21(m,1H),3.11-3.28(m,2H),3.28-3.41(m,1H),3.50-3.63(m,1H),3.79-4.05(m,1H)。
应用[2]
(R)-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可用于制备具有下述杂环并嘧啶酮类DPP-IV抑制剂。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造成血糖升高而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它可以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即I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即II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病人的90%以上。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多是针对II型糖尿病展开的。传统的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三大类: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酰脲类(如格列吡嗪);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
上述传统降糖药一般都伴有体重增加、低血糖等副作用以及药效逐渐降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药物。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peptidase-IV,DPP-IV)抑制剂是最新一代的抗糖尿病药物,是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而不增加体重,不引起低血糖等副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DPP-IV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的糖蛋白,其功能类似于丝氨酸蛋白酶,通过对多肽的剪切使其失活,从而达到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GLP-1(Glucagon-likepeptide)是一种内源性的激素,随着餐后血糖升高,小肠中的L-细胞就分泌产生GLP-1,进而刺激胰岛素分泌,以此降低血糖。基于GLP-1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但是GLP-1作为DPP-IV的底物,半衰期很短,分泌后1-2分钟之内就会被DPP-IV迅速剪切、失活。因此基于GLP-1的作用机制可以采用两种新药开发的策略:开发DPP-IV耐受的GLP-1类似物和开发DPP-IV抑制剂。
参考文献
[1][中国发明]CN201010289098.9光学活性3-氨基吡咯烷、3-氨基哌啶烷及其衍生物的一种通用制备方法
[2][中国发明,中国发明授权]CN201010229405.4杂环并嘧啶酮类DPP-IV抑制剂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R)-3-氨基吡咯烷二盐酸盐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