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利器“避蚊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发布日期:2020/11/17 16:14:41
夏日将至,蚊虫滋生,不少人外出是担心被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容易出现剧烈瘙痒的丘疹性荨麻疹,影响正常生活。此外,蚊虫还有传播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如登革热。
此前已经讨论过蚊子叮咬的偏好人群及基本的防护措施,见蚊子最爱叮咬哪些人?该怎么预防?市面上防蚊产品众多,大众常选用各种天然植物防蚊剂、驱蚊手环、超声波电子驱蚊装置,其实均无明显驱蚊效果。
本文重点讨论安全有效的驱蚊产品——避蚊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概 述
避蚊胺(diethyltoluamide)简称DEET,又称为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ET最早发明于二战期间,由美国农业部开发,1946年美军投入使用,1957年在美国注册供公众使用,自1965年以来一直作为个人驱蚊剂在市场上销售。
将近有70多年的研究表明避蚊胺对多种蚊虫(蚊子、苍蝇、跳蚤、恙螨、蠓等)有驱避作用,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不过对蜜蜂、红火蚁、蜘蛛等自卫性本能的叮咬无效,因为它们与吸血节肢动物不同,想要阻止它们这种极端行为除非使用杀虫剂或电蚊拍等手段。
作用机制
DEET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最早认为是依靠发挥威慑性气味使吸血昆虫嗅到后产生抗拒而忌避靠近人体,达到预防叮咬的作用。
然而研究发现DEET能抑制蚊虫对乳酸和1-辛烯-3-醇化合物等人体汗液主要成分的电生理反应,掩盖或封闭蚊虫的嗅觉系统,阻止对合适猎物的识别。
再后来,又发现DEET直接作用于蚊虫触角上的特殊嗅觉神经元,产生驱避作用,并不抑制蚊虫对乳酸、CO2和1-辛烯-3-醇等化学物质的感知。
最新研究还发现DEET与某些分子靶标的结合是识别外界物质步生化反应,但这些发现需要经后续验证。
避蚊胺驱蚊效果:一只手涂了避蚊胺,另一只手未涂(图源:viralinspiral.com,摄影:Gary Clark)
使用及注意事项
安全性
避蚊胺总体安全性很高,毒性较小,现有研究认为避蚊胺无致癌、致畸和影响发育等作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正常使用避蚊胺(与未妊娠成人等同),以避免蚊虫叮咬并减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与此同时,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2月龄以上婴儿使用10%~30%的避蚊胺,此浓度安全有效。2月龄以下的婴儿不宜使用。
有效性
市面上避蚊胺的含量在5%~99%之间,研究发现含量10%~30%的驱蚊效果相似。不过不同浓度避蚊胺的有效时间不同。10%的提供约2小时的保护时间,而24%的可提供达5小时的保护时间。还有游泳、出汗、擦拭和淋雨等情况可缩短避蚊胺的保护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浓度较高的避蚊胺。
需要注意的是,30%以上的避蚊胺并不能显著增加保护时间,反而有可能出现皮疹、水疱等皮肤黏膜刺激症状,也可能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
使用建议
避蚊胺应用于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为了不喷入眼睛,建议先涂在手掌,用手揉搓后再薄薄地抹在面部。使用后要将手洗干净,防止误食摄入和揉眼接触。如果不小心喷入眼睛,要用清水慢慢冲洗5~10分钟,佩戴有隐形眼镜的,需要清洗5分钟后马上取出。
不需要每天频繁使用避蚊胺,建议超过2个月的婴幼儿,每天使用次数不要超过1次。
避蚊胺不宜用于有伤口或皮肤破损处(如湿疹)。也不宜在密闭环境下使用,因为有呼吸道吸入风险。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吸烟和高温热源。
如果同时使用防晒霜和避蚊胺,应先使用防晒霜,再使用避蚊胺,且不应该使用两者混合的产品,会增加接触过量避蚊胺的风险。当不再需要使用避蚊胺时,应用肥皂和水冲洗有涂过的皮肤。
由于避蚊胺也是一种塑化剂,它可能一定程度损坏蚊帐、人工合成纤维、皮革、塑料眼镜框架及手表,但不损害棉花、羊毛等天然纤维。日常需要适当做好相关产品的防护。
替代产品
除了避蚊胺之外,也有其他驱蚊剂会有不同程度的驱蚊效果,例如派卡瑞丁(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避蚊酯(伊默宁)、甲氧苄氟菊酯、甲基壬基甲酮和柠檬桉叶油等。
目前认为避蚊胺仍是驱蚊剂中的选择,堪称防御蚊虫的「金钟罩」,让人犹如练就了护体神功,蚊虫无从攻击而丝毫无损…
参考文献
[1] Uptodate. Prevention of arthropod and insect bites: Repellents and other measures.
[2] John-Paul Mutebi. John E. Gimnig. Mosquitoes. ticks & other arthropod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Español. Choosing an insect repellent for your child.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