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
- CAS号:
- 英文名:red kojic rice
- 中文名:红曲
- CBNumber:CB81127803
- 分子式:
- 分子量:0
- MOL File:Mol file
红曲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
概述
红曲系采用秈米或糯米为原料,以水浸湿、蒸熟、培养红曲霉菌(Monascus)发酵制成。红曲霉需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生长繁殖。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酸度,一般用醋酸调节酸度,更有利于色素的生成。
《本草纲目》记载:“红曲,味甘性温,无毒,凡妇人血气痛及产后恶露不尽,擂酒饮之良。”《饮膳正要》记载:“红曲味甘性平,无毒,功能健脾、益气、温中。”《神农本草经疏》言: “性能消导,无积滞者勿用,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药用本草》载:“阴虚胃火盛,无食积瘀滞者不用。”
-
菌体形态
菌丝体大量分枝,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菌丝有横隔,多核,含橙红色颗粒。成熟时在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微米×(7~10)微米。在另外菌丝顶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的球形子囊壳(闭囊壳);闭囊壳橙红色,近球形,直径25~75微米,内含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含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微米×(3.5~5)微米。
- 产地分布 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使之成红曲米。分布于河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台湾等地。
-
采收加工
取洁净大米100克,加入沸水110毫升,装入大三角瓶中或其他发酵器皿内,以718.2Pa压力经30分钟高压灭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红曲菌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大30℃恒温上培养,约3天后全部米料变成紫红色时即可。
- 药材性状 红曲药材呈长卵形、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略扁。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浅纵、横纹理。质脆,易沿横纹理断开,断面平齐,边缘红色至暗红色,中部略凹,白色至浅红色。气特异,味淡、微甘。
-
药理研究
①降压、降脂作用:红曲对低肾素高血压病患者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
②抑菌作用:红曲能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对芽胞杆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有抑菌活性,其抗菌活性是由梦那玉红、潘红胺两种色素产生的。
③其他作用: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 化学性质 棕红色或紫红色不规则碎末或整粒米,断面呈粉红色,质轻而脆,稍有酸气。可溶于热水及酸、碱溶液,溶于氯仿呈红色,溶于苯呈橘黄色,微溶于石油醚呈黄色。对蛋白质染着力强,具有好的耐热、耐光、耐氧化还原性,不受Ph值和金属离子的影响。小白鼠经口LD50大于20g/kg。
- 用途 作食品着色剂,我国规定可用于饼干、膨化食品、配制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调味酱、果冻、雪糕、冰棍、香肠和火腿等,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一般在辣椒酱中用量0.6~1.0g/kg,甜酱中1.4~3.0g/kg,腐乳中2.0g/kg,酱鸡、酱鸭中1.0g/kg。
- 用途 着色剂(红色)。主要用于腐乳、香肠等中性食品。
- 生产方法 将稻米(籼稻、粳稻、糯米)清洗后用0.2%柠檬酸水溶液浸泡,蒸熟,冷却至45℃,接种红曲霉(Monascus spp.)等,经发酵(32~35℃,24h)、晒干而制成。
- 生产方法 将糯米或籼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1h,滤干后投入蒸笼蒸煮;冒大汽时停蒸(此时米已半熟),将饭倾人木盆,拌入冷水以助降温,温度降至20℃左右,复入蒸笼蒸,待冒大汽时停蒸;将米倾入木盆,摊凉后拌人酒曲(如六二曲),拌匀后投入铺有白布的篾箩中,盖上白布,保温发酵24h(冬季40h)。当米中升温至60℃时,将其倾于干净的水泥板上,搅拌翻动以助降温。当物料不烫手后,将其堆集拍紧,盖上干净白布,再用麻袋盖严;过24h后,将物料摊开(此时物料显淡红色),散温后再次堆积拍紧盖严;再过18h后,将物料装入箩筐,放入盛有15℃清水的水缸中,浸没物料30min后取出,将其倾倒在干净的水泥板上,堆积12h左右,至物料呈现深红色。将其摊晾在通风处一天,再晒干或烘干即得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