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人尿促性素(hMG)产品问世以来,就开始广泛用于人类不孕症的治疗。此后,20年间它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不孕症治疗的主流。hMG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 one,LH)二者的比例为 1∶1。hMG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可独立地作为促排卵治疗的用药,一般用在排卵功能障碍用克罗米酚作为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孕症妇女 ;也应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不全的男性和女性;还广泛应用于行体外受精 ( invitro fertilization,IVF ) 的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 mulation,COH)的妇女中。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明h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尿促性素系从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其中含有FSH和LH两种激素,二者比例约为1∶1。主要具有促卵泡成熟素(FSH)的作用和促黄体生成素(LH)生物活性的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促卵泡成熟制剂,每支含FSH及LH各75U。排卵障碍患者大多FSH、LH低于正常,FSH与LH两者间有密切相关性。过低或其间比例异常时,会引起卵泡发育异常及排卵障碍。FSH有调节优势卵泡、募集、发育及闭锁非优势卵泡的作用;L H则在卵泡发育、卵子成熟及排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用含 LH的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能减少小卵泡的形成使之闭锁,而刺激大卵泡发育并发挥功能,改善宫颈黏液的性状及子宫内膜的形态,提高妊娠率。对女性能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促使卵泡分泌雌激素,而使子宫内膜增生,在垂体功能不全或卵泡对促性腺刺激物的反应改变时,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合用,可促使排卵;对男性能促使睾丸曲精细管发育,促进生精细胞分裂和精子成熟。长期应用不产生抗体,无过敏反应。临床主要与绒促性素(HCG)或氯米酚配合使用以治疗无排卵性不育症。适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失调或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的病人,刺激卵泡成熟。在医学助孕技术(ART)中,用于刺激多个卵泡成熟。男性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机能低下的无精或少精的病人,刺激精子生成。
药理作用
本品每支含绝经期后人尿卵泡刺激激素(FSH)75U,人尿黄体激素(LH)75U,乳糖10mg。为高活性的人绝经期后促性腺激素,具有促卵泡成熟的作用,而促黄体生成的作用极小。对女性能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在病人垂体功能不全或卵泡对促性腺刺激物的反应有改变时,与绒促性素 (HCG)合用可促进排卵;对男性则能促进睾丸曲细精管发育,促进造精细胞分裂和精子成熟。
图1为注射用尿促性素
生产方法
绝经期妇女尿经提取、精制、去热原制得。
药代动力学
吸收和分布:本品肌注能吸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6小时,给药后血清雌二醇在18小时达峰,升高88%,静注150IU后,药物的Cmax为24IU/L,在15分钟达峰。
代谢和排泄:消除为双相,主要经肾脏排泄,未见报道母乳中有分泌。
适应症
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乳溢、多囊卵巢、无排卵和行经不规则而引起的不育症,男性促性腺素不足、精子缺少等不育症。
用法用量
肌注。
1.女性:第 1~10天,每日1支,每日作阴道检验和滤泡活性试验,至出现发育完全的囊状卵泡,在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再单剂量1次给予HCG500~1000U,如疗效不明显可进行第2个疗程,第1~ 10天每日2支,必要时可给第3个疗程,每日3支。
2.男性:本品应和HCG (500U)合用,每次各1支,隔日1次,疗程为90~120天,如无效,可改为每日各1支,一旦显效,改为每周注射本品1~2支,作为维持治疗。
不良反应
1.用本品刺激排卵,常易出现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多胎妊娠率高,所以未成熟的新生儿也较多见。
2.应用本品还可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轻者有胃部与小腹出现胀满或疼痛感,常有轻度卵巢增大,在7~10天内消除;中度与重度的OHSS则可出现腹水与胸水,卵巢增大至直径10 cm,应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不可逆的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3.使用本品常可增加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性。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米芬合用,可使本药用量减少约50%,同时降低OHSS的发生率。
2.与绒促性素合用,可促使排卵功能恢复,但对原发性卵巢衰竭无效。
3.本药有刺激卵巢作用,不应与醋酸戈那瑞林合用。
4.一项比较来曲唑( LE) 联合尿促性素( HMG) 与他莫昔芬( TMX) 联合HMG对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LE+HMG组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与TMX+HMG组相似,HCG日其优势卵泡数和成熟卵泡数均显著低于TMX+HMG组,两组在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无明显差异,因此LE+HMG用于排卵障碍的不孕症妇女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低。
5.绒促性素(HCG)与尿促性素(HMG)可联合(HCG 5000IU 和HMG 15 0IU,混合肌肉注射,每三天一次)用于治疗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
6.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妊娠率高。
注意事项
1.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增大、卵巢功能不全、颅内病变、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禁用。
2.哮喘、心脏病、癫痫、肾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或肥大者慎用。
3.如果每日尿排泄雌激素超过200μg时,应停用绒促性素。
4.若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应停用本品。
5.用药期间需注意监测。①全面进行盆腔检查,以了解卵巢的大小,特别是从雌激素浓度开始上升后,要每天检查,直到加用绒促性素后至少2周。②每天测量基础体温,有助于了解卵巢排卵。③进行雌激素排泄测定。从用本品一周后,每天留尿或抽血测雌激素,应在雌激素高峰后24小时开始用绒促性素,如雌激素值过高,则不宜给大量HCG,以免引起对卵巢的过度刺激。④宫颈粘液检查有助于了解卵泡成熟程度或有否排卵。⑤进行β-HCG免疫试验,检测早孕。⑥对于LH值高的患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应使用仅含FSH75 U的促性腺激素。
禁忌
1.对本药过敏者禁用。
2.卵巢早衰、绝经、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增大、多囊泡性卵巢、颅内病变(包括垂体肿瘤)、甲状腺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禁用。
给药护理要点
1.现用现配,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注意使液体沿瓶壁缓慢流下,以免产生大量泡沫。
2.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卵巢对药物的反应。
3.治疗期间应加强观察和随访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4.用于促排卵时,应嘱病人人为提高受孕率,从用HCG和排卵前一日开始每日同房。如有卵巢明显增大,应避免同房,以免增加卵巢囊肿破裂的机会。
来曲唑
来曲唑是新一代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人工合成的苄三唑类衍生物,来曲唑通过抑制芳香化酶,使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消除雌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体内外研究显示,来曲唑能有效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而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主要来源于雄激素前体物质在外周组织的芳香化,故它特别适用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来曲唑的体内活性比第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氨鲁米特强150~250倍。由于其选择性较高,不影响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甲状腺功能,大剂量使用对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物质分泌无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较高的治疗指数。各项临床前研究表明,来曲唑对全身各系统及靶器官没有潜在的毒性,具有耐受性好、药理作用强的特点。与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剂和抗雌激素药物相比,来曲唑的抗肿瘤作用更强。临床上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多用于抗雌激素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口服来曲唑后,药物很快在胃肠道完全吸收,1 h达最高血清浓度,并很快分布到组织间。血清蛋白结合率低,仅60%,血清终末消除相半衰期约2 d。其清除主要通过代谢成无药理作用的羟基代谢产物。几乎所有代谢产物和约5%原药通过肾脏排泄。随机分组试验表明,每天口服来曲唑2.5mg,与药物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AG组的46%。来曲唑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以恶心(2%~9%)、头疼(0%~7%)、骨痛(4%~10%)、潮热(0%~9%)和体重增加(2%~8%)为主要表现,其他少见的还有便秘、腹泻、瘙痒、皮疹、关节痛、胸痛、腹痛、疲倦、失眠、头晕、水肿、高血压、心律不齐、血栓形成、呼吸困难、阴道流血等。
【主要参考资料】
http://www.chemicalbook.com/ProductChemicalPropertiesCB3134719.htm
[1] 陈新娜等. 高纯度尿促性素和普通尿促性素促排卵效果.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4):205-208.
[2] 侯同秀等. 尿促性素在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性不孕中的作用.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9):23-24.
[3] 刘新民主编.内科学•第二卷.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4] 任娟清主编.实用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 叶立 主编.最新全科医师用药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注射用尿促性素说明书.
[7] 朱红,王志同,顾士忠 主编.全科医生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7.
[8] 陈吉生 主编.新编临床药物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9] 郑新秋等.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用于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效果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1(27):3283-3286.
[10] 白泉等. 绒促性素联合尿促性素治疗男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63 例病例回顾.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专刊. 第54页.
[11] 高翠玲等. 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33(4):474-475.
[12] 陈湘玉,李国宏 主编.护士安全用药手册.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13] 来曲唑片药品说明书.